厌倦内卷的互联网人,都去了哪里?

摘要:

2021年,互联网行业急剧变化,裁员成为年度关键词之一。在脉脉上可以看到,包括百度、爱奇艺、字节跳动、快手、腾讯在内的超过30家互联网企业,裁员成为这些大厂的员工发帖的热门词。不少大厂甚至还出现业务线、业务部门全部裁撤的情况。

文 | 新浪科技 花子健

编辑 | 韩大鹏

Screenshot_2022-01-30 1000(WEBP 图像,900x545 像素).png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称“调研”)显示,有49.9%的受访者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且有25.1%的受访者曾经在2021年被裁员。同时,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

由于行业整体发展缓慢、裁员潮出现等,有55%的受访者对行业发展失去信心。调研还发现,有25.4%的受访者有转行意愿,另有16.8%的受访者对是否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持观望态度。

猎聘的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的低潮的确影响了互联网人的求职意愿和意向。2021年,46.90%的互联网中高端人才愿降薪求职。在有降薪求职意愿的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年龄分布方面,30岁以上的人占比最多,为60.69%。

与互联网行业收缩相对应的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在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新四化”转型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剧增。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市场渗透率达13.4%,较2020年高出8个百分点。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下,2021年新发职位同比增幅最大的五大领域中,与汽车相关的就包括汽车交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生产制造三个领域。猎聘发布的数据显示,汽车交通新发职位的同比增幅最高,达到58.88%。

而在汽车交通领域,尤以新能源汽车对人才的需求最大。猎聘数据显示,在新发职位方面,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以134.74%的同比增幅领先汽车交通领域, 招聘平均年薪为24.57万,薪资涨幅为24.57%。

在脉脉交流圈中,有一些从互联网跳槽到汽车行业的“老互联网人”。新浪科技通过采访发现,促使他们离开互联网行业的原因,有诸如内卷、用户增长遇到天花板、发展红利消退,也有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推动他们成为“新汽车人”的,则有生活工作更加平衡、处于风口等原因。

下面,是一些从“老互联网人”变成“新汽车人”的求职者的故事,从中可以对互联网行业的寒潮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窥得一二。

1

姓名:王煜城

职位:原为字节跳动3D视觉专家,现为小鹏汽车3D视觉负责人

我曾在海外工作,但职场天花板低,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回国。之后就职过2个国内大互联网公司,负责视觉算法。

从互联网到汽车企业,变化有一些,一方面是在互联网公司本质上是螺丝钉,只需要关心生产链上的一个小模块。而车企的自动驾驶,生产链条更长,咬合更紧,需要对上下游有更多的关注和沟通。另一方面是工作时间上,比起互联网公司的弹性工作制,车企的工作时间更加规律和严谨。

因为我曾经在创业公司工作,所以能够较快适应车企的工作节奏,但有其他朋友还是存在一些适应问题。在互联网大厂,只需要在自己负责的模块内把功能打磨好,做好汇报就可以了。但是在车企的话,每家车企都是处于从0到1的阶段,构建L级别的自动驾驶,所以需要建构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当前,小鹏汽车首发了激光雷达量产方案,我们能充分理解公司采用的融合方案,不只是单纯做视觉,还要同时关注多模态信息,视觉和和点云一起做。不少中国车企,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做自动驾驶的时候,也陆续公布了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感知融合的方案。

来到小鹏汽车8个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21年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我坐在车上是真实感受到自己及团队写的代码在车上跑起来了,那种感觉不像是在互联网公司里,自己写的代码,不知道在哪里运行,甚至不知道有没有起到作用。

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季度,小鹏P5推送的XPILOT 3.5将能够支持小鹏车主在城市内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不过这对我们来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需要更加投入保证车主的安全。

展望未来,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算力会逐步提高,拥有越来越强的自动驾驶能力。对我们来说,最令人激动的无疑是自监督学习的逐步落地,一方面,小鹏汽车自建了国内车企中最大规模的数据标注团队。另一方面,自监督学习能够加快车辆对于长尾数据的自学习能力,吃透数据,改变数据要单纯依靠人工标注的局面,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2

姓名:Adam

职位:原为旷视HR,现为理想汽车HR

我的职业路径,是从乙方到甲方,曾经在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从事HR工作,2021年4月跳槽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因为是在的互联网技术公司,作为一名负责招聘的HR,招人的时候,在技术考察之外更看重的是候选人的抗压能力、能否频繁加班,因为技术团队有很多高强度的项目开发、产品迭代。

在车企,我们招聘的时候更看重候选人本身的专业技能上,相对来说,理想汽车还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内卷。招聘过程中,我们还会和候选人强调,理想汽车不提倡无意义的加班,更多强调要在有限时间里高效完成工作,能够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有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时间。

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以前是我们找人,现在是人主动找来。很多之前还在考虑大厂机会的候选人,现在反而倒回来问理想汽车是否还在招聘。

2021年初,我决定换工作的时候,也有两个考虑:要不要继续留在互联网内卷,或者是换一个新兴行业。2021年7月这样,对互联网人来说,已经意识到客观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太大,所以不少互联网人愿意看看别的行业。

除此以外,互联网过于内卷,导致不少人都愿意看互联网行业之外的工作机会。如果互联网人想要跨界找工作,以汽车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比较好,“顺势而为”。这对于目前很多互联网人,或者刚离开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借鉴的。这个“势”体现的就是找工作,不仅要看大的市场环境,还要看国家的政策走向。

对很多候选人来说,找工作、换工作应该关注以下几点:薪资水平、个人发展以及企业、赛道给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团队氛围、创始人风格等,以上因素满足一半,才有跳槽的意义。我也建议职场人,要做好未来三年、五年的职业规划。

3

姓名:Anonymous

职位:原为美团UI设计师,现为某车企App UI设计师

我从互联网企业来到车企,算是个机遇。我离职后有别的机会,但某个下午来到某车企聊完之后,感觉比较投缘,也产生了归属感,再加上自己喜欢汽车,单位离家也近,就决定来了。

这个转变对我来说其实不算大,因为我在互联网企业,还是在车企,做的都是App的UI设计。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在作息时间上,在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晚起加熬夜,但来到车企之后上班时间变早了,导致我很久才适应改变已经习惯了六七年的作息。当然,现在我很习惯了,生活变得规律后感觉也更好了。

还有一个细微的变化是在工作内容上,虽然都是做UI设计,设计思维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用户人群产生了变化。对的不同的App采用的设计方式和判断都不同,比如,我在车企做App的设计,还需要了解售前、售后等流程,才能保证App是可以解决车主的问题的。

如果让我回过头去看互联网行业,可能我看到的不是年龄的焦虑,也不是内卷,而是快速迭代、风口。2020年的时候,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住的时候,线上学习需求爆发式增长,我当时还在一家在线教育企业,居家办公期间每天都在聊新需求,做新需求,后来看到街上满大街的在线教育的广告,还是有那么一点成就感。

作为一个新的“汽车人”,也是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准车主,我其实对里程、充电都有点焦虑,因为目前就算是在北京,郊区的充电资源也不算特别乐观。所以,我还是更期待能够更快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让越来越多人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操控、便利、省钱。

4

姓名:李云峰

职位:原为58同城产品运营,现为长城汽车总监

10年前,我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当时智能手机还没大规模普及,还处于塞班和诺基亚的时代。

现在的造车就正如那个时代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处在变革的早期,这对于我的职业转型来说,也是一个风口。

这两三年,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话题之一莫过于“35岁焦虑”,恰好我今年刚35岁,其实焦虑是真的有。我看来,目前的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是红利消退期了。我之前所在的团队变化很大,业务接近了天花板,尝试了一些产品创新但于事无补,起色不大。

不过我来到汽车行业,不是因为裁员。一方面来说,很多车企都非常看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方法论和互联网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传统车企推动互联网的一些理念和思维方案落地比较有挑战,但很多车企的确都在挖互联网方面的人才。我选择了一家传统车企,主要是看重传统车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生产实践,能够参与到其实现新零售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来说,来到汽车行业,是因为我对中国制造非常有信心,我相信在未来10年、20年时间里,大街上跑的一定都是更多的自主品牌的汽车,我对此很有信心。能够亲身经历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机会难得。

5

姓名:吕秋杰

职位:原为自如HRBP,现为汽车行业猎头

2021年,我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BP(业务人力资源合作伙伴)跳槽到了一家猎头公司,主要是服务于汽车企业。

其实这对我来说变化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角色认知和价值输出上,从HRBP到猎头,变化就是从甲方到乙方,从对内到对外,从接受稳定到拥抱变化。

我们常说的BP(Business Partner)存在于组织内部,同业务负责人搭班子、稳团队、促人效、宣文化,更多是对于企业内部活动的关注,而对于企业以外、行业以内的动态,往往略有滞后,或表现得不太敏感。

猎头和人力资源中的招聘模块联系更密切,并不需要精准了解到组织内每一个体,更多的是对行业中的企业做出分析、归纳、总结,从人才交付或行业资讯的角度提供服务与方案。“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人背后的人”“人力资本几何”等等,这些围绕人的问题成为了猎头角色的重心。

不管是HRBP还是猎头,其实都比较忙碌,只是这种忙碌不一样。HRBP忙于组织内,猎头忙于组织外,一个维稳,一个求变。HRBP忙碌的时间相对杂乱,需要根据事务的变化而变化。猎头的时间相当弹性,根据人才活动的规律,在某些时间点格外投入

当前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35岁焦虑”,这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我的观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失去了年轻带来的奋斗激情,但获得了知识的沉淀、技能的打磨、心智的成熟,以此而成的能力是我们的资本。

不管哪个行业,都有起有落,因为行业的价值一定会在某个点达到增长的高峰,随后趋于平稳。但互联网的价值不一定在于互联网本身,智能网联、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下,传统车企的“新四化”转型和造车新势力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又一次变革,这种变化吸引许多互联网人加入到造车的队伍里。

车企抢人,于是像我这样的猎头也会跟着转型,部分过去从事互联网、地产行业的猎头投入到汽车行业。他们需要找的人才,通常也正是那些35岁的,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感到焦虑的人。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