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顺利毕业”?请给被辞者体面和尊重
如果说,刚兴起时的“互联网黑话”,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与幽默之感,让人感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创新与活跃,如今,随着新一轮互联网企业裁员潮的发生,有的“黑话”则让人一点也笑不起来。一些企业在进行裁员时,将员工被辞退的日子称为“毕业日”,甚至大言不惭地“恭喜”员工“顺利毕业”;还有企业在发给被裁员工的短信里百般抒情,表达“万般不舍”,“怀念并肩战斗过的每一个日夜”。
无论是出于对行业发展大势的未雨绸缪,还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得已而为之”,裁员行为本身并无过多指摘之处。毕竟,在流动的市场中,谁也没有“铁饭碗”。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双向的,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提出离职,企业自然也有裁员的权利。企业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向被辞退者发放补偿金,裁员就无需过多干预。
但是,对多数遭到裁员的员工来说,突然失去一份工作终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被动离开工作岗位,员工不仅要重新求职,还面临更多生活负担。相比主动离职,被辞退之后的职业空窗期可能更长,劳动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更显著。对于承受着房贷、车贷月供压力的员工而言,用“毕业”形容裁员,就像用一根针戳进他们的心里。
企业为什么要用“毕业”来指代裁员,或许与其奉行的“校园文化”有关。互联网企业员工结构普遍年轻化,他们离开校园不久,身上的学生气质浓厚。而企业也愿意营造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为员工提供校园一样的职场环境。比如,同事之间互称“同学”,提供类似学校的后勤服务等。这种职场文化不仅消融了僵化、层级分明的职场关系,也给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软环境,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不过,企业不能因为营造了类似校园的环境,而真的把自己当成学校。在劳动关系维系期间,同事之间模糊上下级界限、互称“同学”,固然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企业文化,但是,当这段关系面临终结,“谈感情”就是推卸责任,“恭喜毕业”就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当被辞退既成事实,员工期待权利得到伸张、尊严得到维护,而不是忸怩作态的掩饰与回避。
在学校里,老师不会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而在市场化企业里,竞争就是难免的,一些私营管理者常常不会花太多精力扶持业绩不佳的员工。竞争上岗也好,末位淘汰也罢,只有业绩好的员工才有“糖”吃。把企业当成校园,只看到了用人环境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企业管理的根本逻辑。
也许用“辞退”“解除劳动关系”这样的表述,语气、表达有些生硬,不能给企业的“公共形象”加分。但是,该面对的终将面对,企业裁员从来不是轻松的,更不能让人感到“轻佻”。也只有直截了当的表述,消除似是而非、闪烁其词的语意模糊,被辞退的员工才可能取得与“前东家”的平等地位,双方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谈补偿,在尊重彼此权利的前提下好聚好散。
很多大型企业一旦裁员,也许动辄几百上千人,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会继续引入新鲜血液。辞退一个基层员工,对企业运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员工个人来说,失去一份工作就是人生大事。企业与其玩弄语言话术,不如努力体现担当,尽量不因自身发展策略失误而影响普通员工的生计,即便不得不辞退一些人,也让他们带着体面与尊重离开。
文/王钟的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