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困扰越来越多年轻人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日发表题为《中国的社交恐惧症》的报道称,在中国,16至29岁年龄段的人中有32%达到了社交恐惧症的医学门槛,专家称社交媒体使用人数的增加和数字连通性的改善是社交焦虑加重的主要原因。全文摘编如下:
如果一只老虎现在要吃你,你会呼喊求助吗?
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回答是:“不会,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这个笑话出自女脱口秀演员鸟鸟,她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拿社交恐惧症这件事来进行表演,而社交恐惧症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
社交恐惧症的缩写“社恐”近年来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他们害怕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社交。
在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媒体上,与社恐相关的话题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中国青年报》去年对4800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中国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或社交焦虑症。约7%的人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
虽然这项调查基于自我认知,但2020年发表在科学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的一项医学研究也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的年轻人患社交焦虑症的比例正在上升。
这项研究发现,在中国,16至29岁年龄段的人中有32%达到了社交恐惧症的医学门槛。
浙江省杭州市的心理学家黄静(音)说,社交媒体使用人数的增加和数字连通性的改善是社交焦虑加重的主要原因。
她说:“这在今天的青少年中很常见,他们本来处于一个好奇和探索的年纪,却常常拒绝走出家门或与他人见面。”
她说:“随着社交媒体主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我认为社交媒体对中国的影响比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更大,尤其是对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影响。他们过于依赖非面对面的交流。”
上海一名17岁的女孩李丽(音)说,在学校上了一周的课后,她周末总是待在家里。
她说:“我在网上很爱说话,但在线下与人见面时,我变得害羞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是因为与人在网上交流更安全,至少别人看不见你。”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季龙妹说,另一个中国特有的原因是许多在计划生育政策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长大时没有兄弟姐妹。她说:“一方面,家里没有兄弟姐妹陪他们玩;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他们在学习成绩方面面对着来自家庭更高的期望,因此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