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消失”,电影业望穿秋水

摘要:

“请相信市场一定会很快复苏,现在需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生存下来!”4月23日,星期六,晚上8点40分,这是电影院一周里的黄金档放映时间。然而,在北京卢米埃长楹天街IMAX影城,一个容纳300余座位的大影厅里,只坐了17名观众。

大银幕放着最新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亡命救护车》:悍匪驾车高速冲出重围,毫无预警地轰然爆炸,巨大火球窜起,数辆警车被炸飞......火光映在寥寥十多位观众的面孔上,震响让空空的座椅也晃动起来。这场耗资4000万美元(约2.6亿元人民币)制作、几乎集齐所有惊险要素的动作大戏,正在影院里寂寞上演。

该影城2021年的票房收入排在全国影院前十名,境况尚且如此,多地影院比它更空空荡荡。灯塔数据显示,3月全国电影票房为9.12亿元,跌回十年前同期水平(影院停工的2020年除外)。

影院的萧瑟将在五一档持续。五一档向来颇为热闹,2021年曾有12部电影扎堆上映,总票房也创下纪录。今年的五一档却格外冷清,目前共有《哥,你好》《保你平安》《检察风云》等八部新片先后宣布因疫情撤档。

“今年的五一就没有档期的说法,第一是没有大规模的影院体验,第二是缺少主力影片,(和往年)没有任何实际的可比价值。” 苏州电影业协会放映发行分会会长陈丹直言。

“电影院都不开门,放什么电影呢?”制片人、劳雷影业总裁方励说,“投入比较大的片方都得撤,实在没办法。现在是没有市场,投进去就死了,收不回成本是非常残酷的。”

截至4月23日,全国影院营业率仅为53.6%,其中,五大票仓城市之一的上海影院营业率为0,吉林的影院营业率为4.0%。

“至少70%以上的影院恢复营业,片方才会考虑把影片投进来。”陈丹告诉我们。

影院在疫情面前暴露的短板,引发行业的反思:有影院和商场探索出用票房分账取代固定租金的合作方式,有业内人士提出影院新的建设思路。更多爱电影的人们,则在疫情中等待行业的转机,静候电影的春天归来。

“片荒”不是没片可上

而是好片子被迫积压

目前在五一档公映的新片仅有三部,比2021年少了九部。

其中,光线传媒出品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人气最高,猫眼“想看”人数达29万。该片由任敏、辛云来、周雨彤主演,用爱情故事映照疫情当下的热门话题。片方打出“不撤档,坚守五一”的宣发口号。

电影《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剧照

电影《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剧照

“这部片会有很大的排片空间,我们也只能排这部电影,基本巨幕厅都可以上。”浙江的影城经理陶经理说。

另一部较受关注的是由梦工场动画公司打造、环球影业发行的动画喜剧《坏蛋联盟》,讲述了头号通缉团伙“坏蛋联盟”转型当模范市民过程中笑料频出的故事,导演曾是《功夫熊猫》系列的动画师。本片是五一档目前唯一的“合家欢”影片。

在多部影片纷纷撤档之际,一部新片和一部重映片临时宣布在五一上映,新片是女性励志题材《出拳吧,妈妈》,由谭卓、田雨、田海蓉等出演,讲述人生跌入谷底的妈妈为了孩子的抚养权重回赛场的故事。

电影《出拳吧,妈妈》剧照

电影《出拳吧,妈妈》剧照

曹炳琨自导自演的电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曾在2021年底上映,但上映一周只卖了不足500万元,因此无奈临时撤档。如今选择重新上映,或是想在不再拥挤的小档期中寻得机会。这部片子讲述的是外卖骑手因意外事故而设法将儿子送进福利院的故事。

总的来看,五一档可供大众选择的电影和类型屈指可数,多部影片撤档让“片荒”的情况更严峻。这催生了消费者日趋强烈的失望情绪。越来越多观众表示,不想去影院是因为没有好片子看。

“最近一次看电影啊,那我还真的得看看我的购票软件了”,在上海工作的郑先生已经快两个月没去过电影院了,主要原因还是疫情下电影院基本上不开门。但他也坦言“很久没有看到觉得不错的片子了。”

刚结束考研的六六也认为,“两三年都没看到特别好看的电影了”。有观影习惯的她近两年明显感觉到电影院票价大幅度上涨,原来均价二十多元的电影票现在都要四、五十元了,她认为现在大部分电影明显不值这个票价。

针对观众吐槽“无片可看”的声音,几位电影从业者都一致表示,电影院陷入“片荒”,并非因为没片可上,也不是因为上游缺乏创作力,而是很多优质的作品被积压、无法上映。

陶经理认为,五一撤档电影里就有几部口碑会比较好的片子,比如《哥,你好》是典型的开心麻花式喜剧,风格搞笑感人,相当于另一个视角的《你好李焕英》。另一部喜剧电影《保你平安》的演员李雪琴、尹正在年轻人中较有号召力。他认为,疫情当下,喜剧片会更符合观众的口味,观众更喜欢看轻松开心的片子。

对于多家片方临时撤档,影院方并不意外。陶经理说,早就预料到这些片子会撤,因为影片撤不撤档主要看全国影院的营业率,由于从3月起全国不断出现局部疫情,全国影院营业率长时间低于五成。

“低于70%,片方就要开始考虑撤了。一旦少于50%,想都不用想,新片肯定不会来的。”陶经理说。

陈丹表示,片方在制作片子时考虑的是全国票房。即使部分城市的影院开放了,可如果贡献主要票房份额的城市关闭了影院,片方不会太愿意拿出特别优质的项目。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影片会考虑“细水长流”的收入,避开影片扎堆的档期,就像2021年的《怒火·重案》反而在惨淡的暑期档中成为独苗,逆势取得较好的票房收入。“70%的营业率是一个基础线,这里涉及到片方的博弈。”

对于原定于五一档后上映的新片,制作方也在观望之中。“就快轮到考我们了。”方励说。由他担任制片人和编剧、李玉执导、王俊凯和马思纯主演的电影《断·桥》目前定档于6月2日上映。方励表示,上映时间是否会变,仍需观望疫情的变化。

电影院何去何从?

“最苦的还是影城。”方励说,上游的出品方可以不投资、撤项目或暂停开机,而影院空着还要面临房租和水电费的压力。

作为电影产业链的下游,反复闭店、缺片放映的影院受疫情冲击最大。

陶经理所在影院附近一家小区被划为管控区,小区被封了半个月,影院虽然只停业了三天,但也鲜有客人敢来光顾。“今天星期六,整个影院大概40个人都不到”,陶经理说。星期一到星期四则更惨淡,顾客基本为个位数。

陶经理说,生意不好,影院努力节流,把员工从原来的八个人裁到只剩五个,还计划把放映机房的中央空调换成更省电的挂壁式空调。如果暑期档经营状况仍然很差,员工们就要去楼下的广场摆摊卖货,把影院里的瓶装饮料打折卖掉。

处理完这批货物后,为了自救,影院可能会考虑开发其它的经营项目。陶经理也计划过在影院搞剧本杀,但又有些犹豫。“因为其他行业的行情也不好,不光我们一家受疫情影响,边上的KTV、楼下卖鸡排的,这个商圈很多商铺都在抱怨没生意。”

陶经理提到春节档的票价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影院担心疫情反复,所以普遍提高了票价。“现在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影院如果过年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现在这几个月就看你能撑多久了。”陶经理说,自家影院的情况已经算好,有一些影院已经坚持不住倒闭了。

陈丹表示,全国影院是“一盘棋”,互相牵制和影响。虽然很多影院能开放,但全国影院营业率低会导致片方不释放片源,这些开业的影院便没有片子可吸引顾客。所以个别影院宁愿不开业,还能节省一些水电费。

影院在疫情面前毫无招架之力,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的反思。

方励表示,中国的影院建设和其他国家不完全一样,多数建在人流密集、房租高昂的大型购物中心,成本很高,导致运营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影院这样获得的是逛街逛累了的观众,而不是真正喜欢看电影的观众。”他认为,如果把影院开在社区,成本会低很多,更接地气,可能观众的观影频率更高。

有观点认为,在疫情之前,行业就存在影院和银幕数量扩张速度过快、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电影院的困境一直都存在,疫情只是问题的放大器。

陈丹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现在还讨论这个话题已不合时宜,如今影院的困难更多是疫情所导致的,而非产能过剩。2017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增长相对前几年迅速放缓,单体影院的收入大幅下降,2019年的确出现了一部分比较困难的影城,而疫情成了压死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撑不住的影院大部分都倒闭了。

陈丹举例说,拿苏州来讲,虽然2020年以来关了20多家影院,但同时还新增了30多家影院,银幕和影院数量仍然是净增的。2021年全国新增银幕6667块,说明资本对电影产业仍有信心。未来影院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要实现2017年前的高速增长不太现实。同时,影院的布局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一些热点地区过于饱和,还有很多地区仍是市场空白。

一个好消息是,影院在应对疫情时探索出了一些积极的举措。陈丹提到,许多影院和商场重新谈判,两者的合作出现了新趋势,从固定租金的模式转变为票房分账,这样影院能减少租金压力,大大降低经营风险,双方也能实现共赢。

坏消息中等春天

“听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剧组的停机,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撤销,今年差不多从2月份后,听到的都是坏消息,没有好消息。”

方励说,疫情让上游的电影制作陷入低潮。“电影剧组的活动特别容易受影响,一百来号人聚众,有时还需要转场拍摄,涉及的地方又多,还都是外来人员。关键现在疫情的紧张程度,很多地方都进不去,拍都拍不了,不是带星号就是弹窗。”

一切取决于疫情的进展。方励表示,投资方在谈下半年和明年的项目时,都在观望疫情和防疫政策的变动,尤其上海疫情何时结束会是一个分水岭、风向标。

影院的开放率和电影产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影院经营者们普遍期待,将电影院纳入防控区域范围时可以更精准,不要一刀切。比如北京、杭州,由于风险区划定缩小到村、社区甚至楼栋,当地即使发生了局部疫情,低风险区的影院在做好限流等防疫政策后仍然对公众是开放的。

疫情暴发以来,至今没有一例病例在影院形成传播链条。陈丹说,第一,影院的空间很大,一般影城的挑高都在六米以上,通风条件也很好;第二,因为顾客都是实名制购票,人员的行程很容易追溯;第三,影院都在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扫健康码、限流等防疫政策。“所有服务行业里,影院其实最好管、最听话。”

疫情的不断反复中,各行各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影行业未必是最艰难的。

事实上,中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不过约600亿元,相对别的产业而言规模很小。加之碎片化的短视频在分走网友的注意力,电影院的存在感日渐式微,越来越多人无暇关心电影。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相信电影的重要性,耐心等待影院的春天归来。

从事文旅行业的小怡作为资深影迷,疫情前最疯狂的时候能每周去影院看3、4次电影,“每次影片放映完,从电影世界中出来有一种剥离感”,线下观影对她来说是一种仪式感——“电影是一种允许做梦的时间”。

虽然,小怡十分遗憾“疫情前五年大众培养出的观影习惯被打破了”,但她仍旧认为电影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被其他娱乐活动取代。

“电影让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如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的台词所说。

业内人士也在给自己打气。3月的最后一天,陈丹发了一条言辞恳切的朋友圈:“虽然3月的确是近十年单影院、单厅、单座最低记录,但是还是想给还在圈内的同仁打打气,现在新低也是在票仓地区尤其全球第一大票仓:长三角,几乎全部关停的情况造成的,所有数据并不具有同比性!......相信电影是必不可少的艺术,请相信市场一定会很快复苏,现在需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生存下来!”

陈丹很乐观,他相信,如果疫情这场战打下来以后,行业能迅速进入到恢复期,大家的信心也能快速重建。这可以从2021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看出来,当时影院复工后,观众涌入影院,各个档期的纪录都创下新高。

方励也鼓舞所有做电影的同行不要放弃,“如果爱电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下心储备内容,潜心创作,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到采访的尾声,方励由衷地对我们说了句,“谢谢你关注电影。”

(注:除方励、陈丹外,其余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
更多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