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风暴叠加企业倒闭,芯片行业挤泡沫
过去一周,2家半导体企业宣布破产,5位芯片产业重要人物陆续被查,美国也收紧了对中国获取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股价低迷,都在预示着国内芯片产业正面临新的洗牌。近日,对标高通的国产通信芯片设计公司“诺领科技”已被证实破产倒闭,此前曾完成2亿元B轮融资,如今拖欠着员工两个月的工资。
与此同时,在多年经营亏损下,代工蓝牙耳机的东莞电子制造商“库珀电子”上月宣布停产停业,员工全部提前解散。
此外,据央视新闻,7月30日,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总经理丁文武接受审查调查。此前,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管理公司(GP)华芯投资原总裁路军、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也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财新报道,国家芯片大基金深圳子基金合伙人王文忠、副总经理杨征帆以及紫光高层也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就在丁文武落马前一天,美国国会则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2800亿美元补贴,部分条款还限制有关企业在中国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
另外,半导体设备巨头泛林集团首席执行官Tim Archer近期证实,美国商务部已经限制其向国内晶圆代工厂出售制造14nm及以下芯片的多数设备,可能将影响中芯国际、台积电旗下公司等。
至于资本市场,半导体股最近全面高位回落。蓝牙耳机芯片公司“中科蓝讯”上月在科创板上市后破发,首日即跌29.85%,一签(500股)亏损1.37万元,如今中科蓝讯股价跌去三分之一,市值蒸发近30亿元。而过去六个月,半导体芯片ETF(512760.SH)下跌17.99%,电子板块2022年Q2下跌0.52%,跑输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
挤出泡沫,重估国产替代
芯片半导体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产业。如果把半导体芯片ETF(512760.SH)拉长到三年来看,根据Wind数据显示,相比三年前的今天,芯片ETF涨幅高达88.76%,回报依然很高。
Wind数据显示,2021年,A股芯片半导体公司总收入已占到全球半导体上市公司的10.36%。科创板三年前开板至今年7月26日,半导体股票总数量增加2.1倍到105家,总市值上升2.25倍到2.7万亿元,成为全球重要资产类别。
这意味着,在科创板红利、国产化、缺芯的推动下,过去三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不断增长。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变化图
不过另一个事实是,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美元加息、供应链压力增强、消费电子需求降温等,导致如今芯片半导体行业出现两级分化局面:先进工艺芯片满载走强,消费电子芯片供过于求,部分汽车芯片仍面临短缺,国产替代芯片短期内无法满足全部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中国在模拟、功率、手机芯片、封测等领域已经在全球取得一定地位,但部分高端数字芯片(CPUGPUFPGA)仍需要进口,手机、汽车、工业以及其他嵌入式芯片市场,中国仍落后。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总额为4325.54亿美元。
以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芯片为例。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全球2021年计算芯片市场规模约1548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28%。但在国内约2000万台服务器中,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不足2%。
与此同时,国产算力芯片初创公司却成为了“融资怪兽”。壁仞科技累计融资近50亿元、沐曦7月完成10亿人民币Pre-B轮融资、Arm CPU公司此芯科技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估值约为3亿美元......
7月31日结束的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芯片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就表示,国产服务器芯片的产品能力不行,无法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国内芯片无法实现非常重要的配置并发多线程(SMT)能力,而国外芯片在这个问题上全面突破,国产服务器芯片在市场仍然空白。
“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建立AI平台,实际上不可用,或者说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说的更好听一点,还没有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要求,仍需要时间等待。”魏少军表示。
一家国产GPU芯片企业高管告诉钛媒体App,很多国产服务器板卡都无法在客户数据中心上“跑动”,因为适配度较差。目前浪潮、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服务器厂商,仍大部分使用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芯片产品。
CPU公司海光产品经理史谨璠则给出另一个行业数据显示,包括高端处理器芯片、内存芯片等领域,国产占有率低于2%。
此外,随着市场低迷,质量不佳的标的正逐渐被投资者抛弃。基带芯片企业翱捷科技(688220.SH)1月14日上市首日暴跌34%,之后股价震荡下行,截至目前较发行价已跌去近六成。
因此,目前行业下行周期中,挤出泡沫,重估国产替代,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新的发力点。
有芯片企业高管对钛媒体App表示,从一级市场看,芯片投融资正逐渐回归理性,投资机构会更理性评估赛道中的企业是否有更好的技术壁垒、更好的成长空间等。
重估“国产替代”下,细分领域的龙头才能享有高估值。正如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所形容的那样: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名舔碗,第三名以后啥也没了。
随着泡沫挤掉,市场仓位回落,华兴证券投资银行执行董事肖楚男曾对钛媒体App提到,包括汽车电子、半导体制造、芯片设计工具EDA、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值得关注。
Omdia半导体首席分析师何晖对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半导体行业进入到下行周期,但行业未来不会出现衰退。“半导体领域新兴的细分产业目前处在萌芽期,还未大规模发展。”
挑战依然存在,“造芯”不能急于求成
自中芯国际成立至今的22年间,国内半导体产业经历了多轮变革。
2018年“中兴事件”之前,多数中国芯片公司主打市场差异化,活跃在避开海外巨头的消费电子细分领域;“中兴事件”后,国产替代兴起,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一些核心高端芯片的领域。
2021年珠海航展以及最近参加国产EDA活动的时候,钛媒体App注意到,现在很多政企产品已经实现了部分国产化:龙芯的CPU、寒武纪的AI芯片、华大九天/芯华章的EDA软件、银河麒麟/飞腾的软件系统、长城的显示器及组装、华为鲲鹏/浪潮的服务器、联想的云计算、腾讯阿里WPS软件等,均是本土企业制造和服务。
8月1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在经历大变局,中国是后起之秀,但产业大而不强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遭遇外部“卡脖子”的警报远远没有解除,这注定是一场时间与耐力的比拼。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上,不能再出现第二个“汉芯”。
“防止这股热情摆向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警惕其中企图浑水摸鱼的力量,也是中国必须时刻保持的清醒。”环球时报社评称。
国内芯片产业投资热度依然不减。据证券时报,截至今年3月,已有81家在中国大陆上市的公司设立了产业基金,其中60%以上针对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并购。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测算,截至2019年,中国各类芯片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近5000亿元。
安信证券指出,随着国家大基金一期的良性退出,更有利于将资金针对性地投入到较为薄弱的设备材料领域,帮助国内企业在高额研发投入下打造更良好生态,扶持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产设备的渗透率提升。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在南沙峰会上表示,今年或许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分水岭”,大家会更多关注创新方向的投资。
华泰证券研究指出,未来中国半导体国产化主要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AI/大算力芯片三个重要方向。其中在半导体设备端,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国产化率几乎为0。美国出口管制压力下,国产化需求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