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公司找不到合适的人” 台湾面临芯片工程师短缺困境
《纽约时报》5月11日报道称,虽然中国台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合同生产地,但越来越多的行业高层担心,中国台湾将无法跟上行业对新一代工程师不断增长的需求。人口减少、要求苛刻的工作文化和大量竞争激烈的技术工作,让人才变得越来越稀缺。
报道介绍称,31岁的罗亚尔·李(Royale Lee)曾是一名台积电的工程师。他曾因台积电制造设备感染病毒瘫痪,而连续工作48个小时。多年来,他不分昼夜地接听电话,但经过五年的“牺牲”,他在2021年底开始害怕听到手机响起。他的年薪曾高达10.5万美元,但这没能留住他。
过去10年中,正是因为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让台积电在芯片制造竞赛中领先于英特尔和三星这样的竞争对手。
中国台湾的人才危机与台积电的成功交织在一起。过去十年中,该公司的员工人数增长了近70%,而台湾的出生率却骤降了一半。人工智能等前景广阔领域的初创企业正在吸引顶尖工程师。同时,台积电在招聘方面,必须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和荷兰ASML等外国半导体公司竞争,这些公司通常能提供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其他福利待遇。
相比而言,台积电的高层一直在维护公司的艰苦奋斗工作文化,这种文化曾帮助台积电成长为拥有7.3万名员工、市值4400亿美元的巨型公司。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最近还为公司的军事纪律辩护,称公司半夜叫员工加班时,他们家人也不会反对,继续睡觉。但近年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多次承认,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短缺。
截至8月,中国台湾地区最大求职平台104人力银行拥有超过3.3万个芯片行业职位。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中国台湾芯片行业雇用了约32.6万人。
为此 ,台积电被迫调整招聘策略。它拓宽了招聘渠道,并提高了硕士毕业生的基本工资,现在,他们的平均年薪有望高达6.5万美元。台积电从9月开始招收中国台湾毕业生,远远早于传统的3月求职季,甚至开始培养高中生,通过网络课程教授半导体基础知识。
“许多公司大概都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吧,”台积电前副总裁林本坚说。“现在找人才,也不是很挑剔了,不一定要学电机嘛,不一定要学那个资工(计算机工程)之类的。”
中国台湾芯片产业面临挑战之际,正值全球经济紧缩。美国政府动用数以十亿计美元的资金补贴吸引半导体工厂的努力催生了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企业宣布新建工厂的计划。但对行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人才短缺仍是问题。
对台积电来说,岛内人才缺口导致其加紧了前往海外建厂、培训工人的步伐。与大部分早就将研究和生产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大型硬件企业不同,台积电的绝大多数芯片代工厂都在中国台湾。哈佛商学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表示,多年来,台积电将最优秀的员工、供应商和最先进的工厂集中起来,对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台积电需要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台湾以外的地区。
“如果我是台积电,我会认真考虑还有哪些地方能为我提供那样的人才。”他说。
台积电-台大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吴志毅表示,生产半导体需要熟知技术和规范的员工,这也是台积电制造工艺高端的部分原因。
吴志毅早年曾在英特尔担任工程师,他说,如今的科技工作者更愿意从事符合自身兴趣的职业,而不是像他那代人一样只看钱。
“你的经济压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你可能就是觉得虽然半导体的薪水非常好,或者是它的前途非常好,可是他可能觉得说我就是想选择一个轻松的工作。”
前台积电员工罗亚尔·李说,中国台湾年轻人没那么愿意在代工厂里辛苦劳作了,“已经不是以前那么风光的时代了。”
当前,罗亚尔·李在一家美国企业担任网站开发工程师。
104人力银行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表示,如果工作条件得不到改善,台积电和其他芯片企业的人员流动永远不可能停止。
对罗亚尔·李这样需要承担维持工厂运转重任的员工来说如此,对那些发明提升芯片速度新方法的关键研发者来说也是如此。
30岁的弗兰克·林就是这样一位台积电的研发者,他因为感到工作乏味、没有成就感而离开。作为产品工程师和芯片设计师,他的工作压力比起其他员工还没那么大,但他依然备感煎熬,渴望找到更多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尽管拥有中国台湾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的硕士学位,但他没有被赋予重任,每天的工作都非常机械。
“钱一直变多,然后生活就这样吗?”他记得自己上班时经常坐在阳光明媚的办公室茶水间里这样想。在台积电工作不到三年,他就自立门户,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财务顾问。“现在,人们更想为自己工作,现在外面的世界选择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