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举报门”发酵:新势力站队,比亚迪“常压油箱”省钱

摘要:

上周四(5月25日),长城汽车“大战”比亚迪,有些人称之为“互掐”,发酵至今热度依然不减,接下来将会如何收场?这源于长城汽车的公开举报信,直指比亚迪两款热销混动车型“比亚迪秦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排放不达标。


当日,比亚迪迅速出具一份《声明》,核心意思就是,长城汽车的举报“非第三方送检”,并且“里程不够”,有失客观公允。比亚迪还一口咬定相关车型符合国标,有国家权威认证通过。


部分媒体指责“长城‘眼红’比亚迪卖得好”,故意找茬,拿双方近期新上市产品掰扯。吃瓜群众,或比亚迪的粉丝,看了肯定“来劲儿”。

5月15日,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推出全新新能源产品——哈弗枭龙及枭龙MAX”,其中哈弗枭龙共3款车型,售价13.98-15.68万元,相对高配的哈弗枭龙MAX也是3款车型,售价15.98-17.98万元。

2天后,比亚迪秦PLUS EV 2023冠军版(纯电)上市,共6款车型,指导价12.98-17.68万元,跟2月新上市的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混动)构成秦PLUS家族,据通稿表述,将成A级家轿“领头羊”,彻底颠覆合资燃油。

近日,比亚迪新宋PLUS EV、DM-i内饰被曝光,看来距离宋PLUS家族新上市应该也不远了。

实际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上述两款产品,并非就是一类,枭龙和宋属于SUV、秦属于家轿,受众群体定价有重叠但风格有差异,故意找茬的阴谋论应该“站不住脚”。

的确,长城汽车去年全年及今年一季度销量均遭“暴击”,按今年目标销量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40%”看,一季度总销量近22万辆,同比下滑22.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2.78万辆,同比下跌21.5%,占总销量12.6%。

相较于比亚迪,长城汽车的确转型偏慢了,去年8月才全面战略转型新能源,还同时押注“混动、纯电、氢能”三条赛道,技术研发及储备考虑更全面,但投入势必更大,注定了转型路不会一路坦途。

但据长城汽车最新披露,今年4月份单月总销量同比大涨超73%,海外市场前4个月销量7.4万辆,同比增幅逾99%。奋起直追,势头强劲。

唯一“低别人一头”的是,长城汽车早些年“自废武功”,只顾发力SUV,中途放弃轿车研发,主力轿车板块长期缺位。

抛开“阴谋论”或外行“看热闹”等成分,既然“举报门”出了,在汽车圈波澜骤起,全社会“有车一族”也在积极关注。

这件事发酵至今,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

应该说,意义重大,有争论是好的,不辨不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受益于国补、绿牌、低电价等多重优势,已成长为全球最大产销市场,也逼得传统燃油车市场严重萎缩。

在这个空前大蓝海市场中,比亚迪、特斯拉及“理小蔚”、埃安、岚图、零跑、智己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比亚迪,去年4月果断停产纯燃油车后,产销量一路开挂,备受瞩目。

既然吃着新能源行业红利蛋糕最大的一份,比亚迪就必须担负起“行业引领者”的责任,要经得起被别人“挑刺”,更别说排放达标等业务层面。

近日,一位比亚迪汉DM-P车主发了一张有关汉混动性能版的“发动机保养须知”,就是说长期EV模式会导致碳罐饱和,触动阀值后,会启动发动机切换成HEV模式,待回到安全阀值再切换到EV模式。


这个“碳罐”,主要就是吸附汽油挥发物,待发动机启动,将挥发物送到气缸内燃烧,减少溢出。看比亚迪汉DM-P保养须知,也看不出其用的是常压油箱,还是高压油箱。

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其实就是承压能力不同,纯燃油车普遍采用常压油箱,但插电混动类车型的发动机不常工作,碳罐内油气难及时处理,外溢几率较高,此时需要高压将汽油蒸汽封在油箱内。

注意!理想汽车、岚图、零跑等国产造车新势力们,目前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更认可“高压油箱”,以在全工况下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注意,“全工况”这个用词。




据业内爆料说,比亚迪用常压油箱生产成本会比友商降低500-1000元,造成市场价差估计会达到2000-3000元,现在车企价格战打到“千元级”惨烈程度,这个差价影响还是挺大的。

若比亚迪此次官方声明“站得住脚”,那只能说其“常压油箱”在燃油蒸汽技术处理上的确“技高一筹”。

事实是否如此?有待国家相关部门及时调查。毕竟,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双方都是国产品牌大车企,比亚迪也没必要拉高嗓门,用四个感叹号,让外界动不动就误解归因到国产品牌总是“窝里斗”上引导,大打情怀牌。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