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家观察到矮星系向超紧凑矮星系(UCD)的完全转变
中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矮星系向超紧凑矮星系(UCD)的完全转变,揭示了星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间阶段,并解开了有关超紧凑矮星系起源的长期谜团。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这一重大发现。传统上,星系和星团被视为独立的实体。星系起源于暗物质光环并在其中发展,有着复杂的演化历史。相比之下,星团是由位于星系内部的巨型分子云形成的。
矮星系是星系中光度最小的一类,在宇宙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矮星系是在 2000 年左右被发现的,由于其内部恒星系统密度极高,质量和大小介于星系和星团之间而得名。
尽管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许多 UCD 可能起源于坍缩的矮星系,但具体的演化过程尚未得到观测证实。
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双子座北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在室女座星团中搜寻到了约600个UCD候选天体。
他们发现,大约15%的UCD被微弱的恒星晕所包围。研究称,这些UCD在形态、颜色和空间分布方面与强核矮星系(一种新定义的矮星系)高度相关,这可能是矮星系向UCD演化的一个中间阶段。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生王凯翔说,研究小组首次观测到了UCD形成的各个阶段。王说,这项研究展示了矮星系是如何塌缩并形成UCD甚至星系团的,清楚地揭示了其演化规律。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