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搭配人工智能可提前30分钟预测房颤
新的研究表明,根据简单的心率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可以提前30分钟预测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作。根据计划,该模型将被整合到智能手机中,以便分析智能手表的数据,从而发挥预警系统的作用。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大大增加了急诊就诊率以及中风和痴呆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心房颤动是指心脏上腔(心房)与下腔(心室)不同步地混乱跳动,从而产生不规则、通常非常快的心律。
要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可能需要采取强化干预措施,如心脏复苏术,通过低能量电击来"重置"心脏的传导系统。(是的,这就是医疗节目中使用的设备,伴随着一声"CLEAR!")。因此,如果能在房颤发作前检测到它,就能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卢森堡大学卢森堡系统生物医学中心(LCSB)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提前30分钟准确预测一个人何时会出现房颤。
目前,心电图(ECG)只能在房颤发生前检测到房颤,因此不能被视为一种预警系统。
"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偏离了这种方法,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具前瞻性的预测模型,"LCSB系统控制小组负责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豪尔赫-贡卡尔维斯(Jorge Goncalves)说。"我们利用心率数据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不同的阶段--窦性心律、房颤前期和房颤--并计算出患者即将发作的'危险概率'。"
该模型名为 WARN(Warn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是在中国同济医院收集的 350 名患者的 24 小时心电图记录上进行训练和测试的。这些数据被心脏病专家分为窦性心律、房颤前期和房颤。为了训练模型捕捉房颤前兆,研究人员使用了心电图上 R 波间隔(RRI)的变化作为主要数据源。
使用标准心电图的 R-R 间期 (RRI) 训练深度学习模型 卢森堡大学/LCSB
深度学习模型每 15 秒采集 30 秒 RRI 样本,计算即将发生房颤的概率。在测试数据(70 名患者)和两个外部验证集(33 名患者)上,WARN 平均提前 31 分钟和 33 分钟预测房颤发生,准确率分别为 83% 和 73%。
研究的第一作者马里诺-加维迪亚(Marino Gavidia)说:"我们的模型只使用R-to-R时间间隔,基本上只使用心率数据,就能实现很高的性能。"
研究人员预计,该设备将用于智能手机,处理从智能手表获得的数据。长期目标是让患者能够持续监测自己的心律,并及早发出警告,让他们能够使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方法来预防房颤的发生。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还可以实现个性化。
"今后,我们将重点开发个性化模型,"Goncalves 说。"每天使用一个简单的智能手表,就能不断提供有关个人心脏动态的新信息,使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和重新训练针对该患者的模型,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早的预警。最终,这种方法甚至可以带来新的临床试验和创新的治疗干预。"
这项研究发表在《模式》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