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沦为少数派 昔日“电动爹”反杀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摘要:

前段时间,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又双叒叕因为“口出狂言”在车圈火了一把,无愧“大嘴”之名。在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表示:“我们这个产业要尽快淘汰纯燃油车,因为纯燃油车其实是非常不经济的,纯燃油车的时代要快点结束”。

随后,还不忘给自家的增程技术站台:“增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即使当油车用,不充电也能比燃油车省一半的油。”


看到这,估计很多了解新能源行业的人,都会想起似曾相识的一幕。

2021年NIO Day结束后的媒体采访环节,蔚来董事长李斌就吐槽到:

“我简直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大家还要买油车。多怀旧才会买油车?我现在完全想不出来,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


尽管这段话其实是被掐头去尾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段时间,李斌没少因为这几句“暴论”被网友指责,说这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以至于每次蔚来有点风吹草动时,网友都会翻出这段视频diss一波。

2年之后,李斌也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对自己曾经的“油车论”正式道歉:

“我承认我说错话就是说错,那么多油车用户,他买油车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家里真的没法装充电桩,有的人可能自己想买但家里人不让他买。还有很多人从来都没试过电车,还有很多人对电车有担心。我觉得我这话说得可能太早了,如果再过十年,哪怕再过五年,可能都会好一些。”


“电动车淘汰燃油车”,行业里年年都在说,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也没淘汰掉。

李斌曾经在diss燃油车上栽跟头,余承东就不怕被舆论反噬吗?

殊不知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已经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段时间,乘联会公布了4月份1-14日,也就是4月上半个月的汽车零售数据。


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大盘一共卖了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卖了26万辆。

掐指一算,4月上半月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4%!

这意味着,现在新购车的车主里已经有半数以上选择了新能源,买燃油车的人反而成了少数派。

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以往都是按月稳定发布数据的乘联会,这次十分罕见的公布了半月的数据。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哪怕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时刻。

我们中学学生物课的时候,曾经学过一个叫“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一个生物种群数量的发展过程,会遵循一条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50%的时候,其增长的速度恰恰是最快的。

再来捋一捋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根据图表画出一条折线图会发现,总体呈现出来走势,出现了“前段平缓,后段上扬”的形状,跟“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的前半段何其相似?


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渗透率刚好达50%这个历史节点下,确实存在新能源汽车短期内加速爆发,将燃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殆尽的可能。

喊了那么多年的“燃油车命不久矣”,可能真的要成真事了。

实际上,这几年唱衰新能源车的人也不在少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坚定的燃油车用户动摇,进而开始接受新能源车了呢?


首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品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具体来说就是,这几年新上市的车型,绝大多数都是新能源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

反观燃油车这边就显得愈发沉闷了,新产品却很少。

刚过去不久的2024北京车展就是个典型例子,亮相的新车中有80%以上都是新能源车,燃油车已经少到掰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了。

很难想象在5年前的大型国际车展中,当时作为稀有产物的新能源车,还要让主办方单独开一个“新能源馆”。


从这次车展的声量上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的关注度是远超燃油车的。

想让燃油车在传播方面战胜新能源,也确实有些难为人了。

毕竟从技术层面来说,以内燃机+变速箱为核心的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短时间难以突破的瓶颈。

而在功能优化方面,受制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仍然处于分布式ECU架构的约束,使其在增减功能方面格外棘手。


反映到车上就是,一到了改款换代,顶多就是外观内饰改改风格设计,一拉配置表几乎没什么变化,诠释着什么叫“挤牙膏”

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怎么宣传太正常不过了,说过的话早就说完了。最后只好用“全新一代”这四个字来掩饰一下尴尬的气氛。

再来看看新能源汽车这边,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幅场景了。

2018年以前,电动车常常因为致命的短板“腿短”,被人诟病为“电动爹”。

标称NEDC续航200km,冬天续航一打折就只剩100km,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还基本充不进去电,加热电池都要等好久。

再加上充电基础设施远不如现在这么完善,使得当时的电动车一旦远离了家充桩,几乎是无法生存的。


现在,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问题,早就不再是问题了。

对于纯电动车而言,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出现,配合高功率超充桩,已经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补充续航200+km”了,在补能效率上已经丝毫不逊于加油。


哪怕是普通的400V车型、或者充电桩的能力不够,充电功率基本也在60-120kW,用一小时的时间充个300-600km也并不算难事。

在续航方面,现在市面上除了宏光MINI那种微小型电动车以外,标准的家用车续航基本上都在600km上下,700-800km也不鲜见。

如果仍然有里程焦虑的话,再多花个几万块钱上大电池,有的车型续航甚至可以顶到1000公里。


公共充电桩方面,2018年全国保有量只有77.7万根,截至2024年3月,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90.9万座,相当于6年翻了将近4倍!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某些集中出行的节假日之外(服务区加油站也要排队),纯电动车已经可以做到脱离家充桩束缚,说走就走的出远门了。


展望一下短期未来,最近大红大紫的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一旦在车圈普及,纯电动车很可能会全面迎来“1000公里续航时代”。

同时,还有望彻底告别自燃焦虑。


另一边,带“油箱”的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在续航方面自然不必多说,动不动就1000公里以上。哪怕是纯跑高速,油耗也比燃油车要省。

更可怕的是,这些插混车型在城市工况下油耗往往能减半!

所以综合来看,无论纯电、插混还是增程,腿短已经不再是电动车的弱项了,甚至反而成了长处。

而在用车经济性方面,电动车又要好于燃油车。


智能化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系统控制电机的精度是远高于内燃机的,使得电动车在智能驾驶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况且现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这种高阶智驾功能,那么多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的运行,以及庞大的算法在智驾芯片中计算,这些都是要耗电的。

如果传统燃油车要做高阶智驾的话,首先电的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指望小电瓶里那半度电,实在是有些不现实:要知道某些高端车型甚至要配2块小电瓶,才能维持主动悬架、音响、座舱等设施的用电。


而除了技术以外,购车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时间同样还是回到2018年以前,那时的电动车相比燃油车,购车成本毫无优势可言。

举个例子,那个时候的老款比亚迪秦DM,指导价是13.29-14.29万元。而现在主流的什么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哪怕是360°全景影像之类的配置,全都没有。

图片

再来看看现在,去年新能源车企的宣传主题是“油电同价”。到了今年年初,比亚迪带着荣耀版这么一搅和,已经到了“电比油低”这个阶段了。

图片

再到现在,新能源仍然在一轮又一轮的大幅降价——特斯拉降价1.4万元,理想在前几天也降了1.8-3万元不等……

图片

你会发现,去年在降价潮中还有一丝生机的燃油车,今年有不少已经不见踪影了,头部的车型也在苦苦挣扎。

这充分说明,除了BBA这种带有豪车光环的品牌以外,大部分燃油车已经被价格战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尽管新能源品牌们也在价格战里厮杀,但日系燃油车销量的骤减,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次北京车展上采访何小鹏,他就提到一个观点:“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真正实现“智油同价”,而且燃油车利润还合理的时候,你将会看到整个产业迎来巨大的变化”。

毕竟电动车这边,还有降本空间。

原因之前我们也聊到过,一方面,动力电池价格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直接降了一半还多,至今还没有触底的迹象。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规模摊薄成本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制造端成本还会越来越低。

燃油车相比电动车,为数不多的购车成本优势也已经荡然无存,以后差距会越来越远。

图片

总的来看,无论技术、用车成本还是购车成本,电动车都已经实现了对燃油车的跨越。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会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多数人对新能源的态度有了360°大转弯,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实际上,并不是燃油车用户主动想要变成少数派,而是被动地变成了少数派。

当燃油车技术发展已经走入死胡同时,即使是玩了100年内燃机的老牌车企,也不得不去做出改变,投入到这场电动化的浪潮之中,即便转型是痛苦的,也必须要去做。

因为他们明白,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就像何小鹏在采访时说的,当大家觉得淘汰赛猛烈或者小鹏最近一年变化猛烈的时候,“其实是大家对于淘汰赛的残酷程度认识得不够清晰”,“当某些车如果每年年负荷掉到25%-30%的销量,那么它也不得不进行产品变革”,他认为他们和这批新能源品牌只是变革得早一点,更早地感知到了这些问题。

当整个产业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倾注到新能源汽车上的时候,这已经不是消费者选不选新能源的问题了,而是燃油车真的已经没得可选了。

写在最后

去年,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花几百块钱托我朋友买了个诺基亚N95。

小巧的体积,丝滑的滑盖,复古的按键……刚刚买回来的时候,拿它玩了玩几把“摩天大楼”、“变色龙”,听了听以前的小曲,挺开心,仿佛回到了过去。

后来忙起来之后,它就被遗忘在抽屉里吃灰了。

图片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手机巅峰,出现在如今这个时代,只不过是个玩具罢了。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届时燃油车最终的宿命,会不会也像诺基亚一样,沦为“大号玩具”呢?

从萌芽起步→国补激励→骗补丛生→特斯拉清场→蔚小理崛起→国补退出.....再到现在,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人愿意选择新能源车,距离国补正式推出才过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发展过来,经历过无数磨难与艰辛,如今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从汽车大国真正蜕变为汽车强国,引领世界潮流。

虽然从保有量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仍然不到5%。距离真正彻底终结燃油车统治,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谁知道,新能源车会不会再次突破所有人的想象呢?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
更多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