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创造了“犬”字 又要创造“狗”字?
网上有人分享了活像“犭”旁的小狗!从汉字“犬”的演化来看,“犬”字的由来应该确实就是从侧身躺着的小狗身上获得的灵感,而不是坐着或者站的小狗。甲骨文上的“犬”字确实就是这种侧躺的形象,而且几乎连两只脚在地上的分叉都要给你画出来了。
不过到了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犬”字就逐渐演变成了站着的姿态了,而且逐渐向现代的“犬”演变。
很多人可能好奇,古人既然通过小狗创造了“犬”,为什么还要创造一个“狗”字呢?
其实,我小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开始有人告诉我说是因为“犬”字经过演化变得越来越不像小狗了,所以就有创造“狗”这个新汉字。
但是,后面我了解到,应该不是这样的。
“犬”应该指的是成年的狗,而“狗”指的是未成年的狗。
古人很喜欢对一些最重要的事物进行精细化分类,比如对于家畜而言,每个阶段都给一个名称有很多案例,其中“马”指的是成年的马,而“驹”就变成幼年的马。
但是,这种造字法无疑会让汉字数量急剧膨胀,不利于学习和普及,后来就不再使用这种方法,很多汉字也就废止或者改变了含义。
另外,还有人分享了侧躺着的猫,也很像“犭”,不过这个纯属巧合了,古代中国并没有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