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鸿蒙还有惊喜?这下手机空间有救了

摘要:

兄弟们,经过这几天的深入研究,我发现了华为 HDC2024 上很少提及却很重要的一件事—— HarmonyOS NEXT 在数据管理上变了!简单来说,就是 HarmonyOS NEXT 重写了文件服务框架,推出全新分布式智能数据底座。基于这个数据底座,云空间将成为鸿蒙数据中枢。

这让数据更安全可控,同时手机端云空间的利用率也能得到提升。

这样说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我举个例子吧。

用户在小红书上选一张照片发动态,在以前只能是系统给小红书一整个读写的权限,好比给一把钥匙,应用就能看到全部内容。而在 HarmonyOS NEXT 上,系统不会再开放一个完整的权限,而是在用户单次授权下,小红书自己 “ 说 ” 要哪一张,系统再让文件服务框架中的照片选择器( photo picker )去把这张照片找出来给到小红书。


这样的数据管理方式,相当于在数据和 APP 之间,增加了一个类似于管家和保安的角色,杜绝了万一第三方不老实,通过偷摸访问这些数据来获取我们隐私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说数据变得更加安全可控了。那云空间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又该怎么理解呢?

是这样的,HarmonyOS NEXT 做了一个大动作——就是把云空间下沉到系统层,进而把端、云存储空间合二为一,让云空间在数据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信大家现在都习惯了用 “ 云服务 ” 来存文件、存照片。文件、照片存上网盘后,把本地的删掉,手机内存能轻松不少。但再想拿以前的照片发个微信、朋友圈什么的,就没法直接选择到了,除非你把文件又重新下回来。

但现场华为的专家跟我讲,以后 HarmonyOS NEXT 上,云空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新的数据访问规则后,云空间就能做到端、云数据一把抓,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除此之外, HarmonyOS NEXT 还升级了“ 优化设备存储空间 ” 这个体验。


大家估计都纠结过自己应该买多大存储的手机吧,前几年还觉得 256GB 的就行了,买了 256GB 发现 512GB 才够,买了 512GB 之后又后悔没买 1TB 。

不光是 “ 小而美 ” 占空间,其实这几年手机相机突飞猛进,底大像素高、视频拍的又顺手,这些也都是 “ 内存杀手 ” 。

托尼之前也偶尔会用到系统自带的 “ 释放本地存储空间 ” 功能,想起来就点进去,手动定期释放空间,挪一部分的数据上云,后面就犯懒了,导致我手机经常满了再折腾。

然而在 HarmonyOS NEXT 里,这一整套流程升级成了一个系统开关。

只要你开启 ” 优化设备存储空间 ” ,系统就会自动根据手机空间余量、当前使用习惯、手机功耗等综合因素选择最优空间释放方案,像极了一个全自动化的收纳师。


比如它其中一个策略是,手机空间快满了,就会自动把一部分最早期且使用率极低的图片搬运至云空间,很合理好吧。

再加上我们刚才也说了,现在 HarmonyOS NEXT 里能做到调取云空间的文件与本地一致的体验。

所以,哪怕是在云端的图片,我们在发小红书笔记时,也能通过系统的图片选择器直接调用。

对了,为了节省你的流量费,华为的策略是:图片在用户确定选中使用后,才会下载下来。

而且华为因为有专门的网络优化模块,保证下载速度,尽量让云端和本地的数据在调取速度上没有体感上的差别。

这么一套逻辑下来,既保住了我们手机空间,又能有丝滑体验,完美阐释了什么叫 “ 既要又要 ” 。


托尼在现场听完这些描述之后,还是很兴奋的,心想这也太方便了,不但能把云端空间当成手机自己的空间用,就连清理手机空间这个操作都省了,不用再对着手机管家纠结这个文件云端是不是有备份、删了之后还能不能找回来。

但细想又忍不住担忧:这样对于用户而言确实是会更方便的。但是站在应用开发者的角度看,这些改动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开发者们会不会直接被劝退了?

面对这样的担忧,华为专家跟我讲,完全不必担心。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也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比如选择相片和文件的时候,因为是系统统一提供相册和文件选择器,所以应用可以选择直接调取系统的文件服务框架接口,不用自己再考虑怎么呈现相册画面和选择逻辑之类的,省心多了。


对于云空间的写入开发,则比以前更省事儿了。

以前Android的开发者们想要让自己的应用把数据传到云端去,就必须自己在代码里植入一个叫 “ 同步 SDK ” 的部件。

也就是说,以前要想用华为自带的同步服务,光靠系统还不够,还得自己修一座连接云空间的桥。


这不但要求开发者对同步 SDK 非常熟悉,而且光看描述也能看出来,按照这一套逻辑写出来之后,代码的执行效率也会非常低。

只是同步个文件而已,就要走这么曲折的路。

现在云空间直接帮你把这个活给干了,每个独立 APP只需要接入系统,就能直接调用同步服务,再也不需要单独开发了。只要把数据和系统对接上,就能用云空间这个传送带,直接数据上云。


开发者们只需要将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处理好,剩下就交给系统就可以了。

而且不单是端云同步,像是什么共享剪贴板、拖拽、系统分享等等这些涉及到跨应用、跨设备的功能,也不需要开发者再去重复适配,只要跟文件服务框架说一声就可以了,它都会处理好。


当时 HDC 现场华为专家跟我说,就这一项端云一体化的设计,能给第三方开发者们节省 90% 的代码量。

聊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数据管理体系这类比较晦涩难懂、离普通用户比较远的底层概念,最终也会通过云空间这样的上层功能影响到了用户的实际体验。

云空间甚至因为与 HarmonyOS NEXT 数据管理体系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在数据管理上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鸿蒙数据中枢。

包括我们之前跟大家聊过的 HarmonyOS NEXT 上的 AI 、全场景互联,这些优秀的体验都需要出色的系统设计逻辑支撑。


这个道理其实厂商们都懂,也经常在各种场合提起。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是从体验和功能侧着手,往后再逐步优化底层的逻辑;还是直接从底层出发,设计好统一的系统底层逻辑之后,再去适配各种各样的功能和应用。

很明显 HarmonyOS NEXT 选择的是后者,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选择这样的思路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当然也意味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好在从目前的成果来看, HarmonyOS NEXT 算是开了个好头。

技术上,华为凭借多年的Android二次开发经验,对于系统设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展现出了敏锐的觉察力,及时规避了不少Android系统上累积多年的弊端。

至于怎么让更多的开发者快速接受的问题,除了我们今天讲的, HarmonyOS NEXT 能从应用开发者手里,主动接过一部分的开发工作之外, HDC 上提到的与伙伴共建 “ 样板间 ” ,也体现了华为在降低开发者适应难度上的努力。

那后续已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华为,能不能看到巨人一路走来踩过的坑,在自己成为巨人的路上避开这些坑,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撰文:施昂

编辑:结界 & 米罗

美编:焕妍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
更多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