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紧张就口吃?脑海中的“话”是如何说出来的?

摘要:

电视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位主角叫做拉杰什,他是一名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天文学家,每次一和女生说话,嘴巴就像糊住了一样蹦不出一个字。除非他喝了酒或者服用抗焦虑药物,否则他无法与家庭以外的女性交流。

虽然这在剧中是一个笑点的设计,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极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下而出现口吃(结巴)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社恐”来说更是如此,一紧张起来就连话都说不好了。

每年的10月22日定为“国际口吃日”,为什么我们一紧张就会口吃呢?又该怎么解决口吃的问题呢?

脑海中的“话”是如何说出来的?

大脑是我们控制一切行为的中心,虽然说话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当我们分析大脑的语言功能时,就会发现这可比动动嘴巴复杂多了。

当我们讲话时,大脑中有很多个区域都会需要共同协作,比如我们需要激活海马体(Hippocampus)来回忆起我们表达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需要激活杏仁核(Amygdala)来为我们的语言中加入情绪,而和语言功能最为密切相关的区域就要数布罗卡区(Broca's area)和威尔尼克区(Wernicke's area)了。

布洛卡区位于大脑左半球的前额叶,大概就在我们左侧太阳穴的后面,稍微靠近耳朵的位置,这个区域主要负责语言的产生和语言表达的控制。当人们想要说话时,布洛卡区负责组织和计划语言,从而让我们流畅地把话说出来。

威尔尼克区则位于大脑左半球的颞叶,大概位置在左耳的上方,这个区域负责语言的理解,我们听到的话和自己说的话都会传入到这里进行处理,帮助我们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

但这两个区域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会通过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相互连接起来,确保我们的语言能够流畅地从大脑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

图源:参考文献[1]

所以,简单来说,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会通过布洛卡区组织语言,说完了以后威尔尼克区则会来“审核”一下自己说的话有没有错误,然后再把审核结果通过弓状束传给布洛卡区,此时我们就会决定是需要纠正刚刚说的话还是继续说下一句话。

而当我们需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则由威尔尼克区先理解别人的意思,然后通过弓状束“转达”给布洛卡区,然后才能组织好语言,回答对方的问题。

紧张如何导致口吃?

然而,当人紧张或焦虑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开始干扰语言功能区域的正常运行。

杏仁核是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当我们面对一些具有威胁性、挑战性的压力事件时,杏仁核会快速识别这些刺激并“拉响警报”,让身体为应对危险和挑战做准备,包括感到紧张和焦虑情绪、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这个过程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即调动全身的资源来准备战胜危险还是逃离现场。

“战斗或逃跑”反应虽然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实际危险时迅速行动,在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历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正因如此,这个反应也泛化到了任何我们认为非常重要或有挑战的情境中。例如做一次公开演讲,或者被当众质疑和批评,它所导致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就会让大脑短时间内进入超负荷状态,同时也打乱了大脑其他区域的正常功能

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让我们一下子不太能迅速理解别人的意思,或者想不起来要说什么,还会影响布洛卡区的语言组织功能,让我们很难流畅地把话说出来,即发生口吃的现象。

除了大脑功能的飞速运转以外,说话时的呼吸节奏和相关肌肉松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声带、舌头、喉部肌肉和口腔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协调性才能产生流畅的声音。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别人上台演讲,说话很紧张的时候,是不是会发现声音变得有些颤抖,呼吸变得急促而不稳定,感觉气不够用,面部肌肉也会变得僵硬甚至有些抽搐。

这是因为紧张状态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会让我们的呼吸变得不稳定,喉部的肌肉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僵硬,影响发声,这时不仅会口吃,还会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说话不流畅或语无伦次,反过来让紧张焦虑的情绪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容易口吃可要注意了!

在紧张的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口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比较严重和频繁的口吃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根据心理学研究,这往往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流畅性障碍

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口吃被认为是一种流畅性障碍(Fluency Disorders ),会导致一个人在说话或大声朗读时不自觉地中断言语表达。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流畅性障碍的患病率大约为 0.72%,但是大部分出现在儿童时期,儿童群体的患病率达到了 4%,一般来说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在青春期到成年这段时间自然恢复,成年人群体中口吃患病率不到 1%。

因此,如果是儿童从小有口吃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诊断,避免延续到成年,而成年人频繁的口吃则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其他比较严重的心理事件,从而导致语言功能受到了影响。

2、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经常被我们叫做“社恐”,指的是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过度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或回避行为。研究发现,这种焦虑在口吃者中尤为普遍,约 60% 的口吃者同时患有社交焦虑症。许多口吃者在需要与他人交流时会经历高度的紧张和恐惧,这导致了他们的言语流畅性进一步恶化。

3、焦虑型人格

研究表明,经常性的口吃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慢性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慢性焦虑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持续感受到的焦虑状态,而特质焦虑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在性格上容易感到焦虑的程度,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个体经常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即将要面对社交或演讲场合时,会表现出高度的预期焦虑,即无法停止对即将到来的事件感到焦虑,并且会贯穿整个互动过程,导致出现口吃的现象。

如何缓解口吃的毛病?

对于大部分因紧张而导致的口吃来说,其实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放慢说话速度

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语速加快,这更加让我们的脑子跟不上嘴巴了,所以刻意训练自己用缓慢而有节奏的说话方式,例如延长词语的发音或在句子之间增加停顿等,能帮助大脑和口腔协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语言卡顿。

2、深呼吸练习

焦虑往往会使呼吸变得急促,而呼吸不协调会加重口吃现象。当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腹式呼吸练习,有助于调节心跳和放松身体,平衡情绪,保持语气稳定。

3、提前准备和模拟

在面临可能引发紧张的情境时(例如演讲或面试),可以在家中模拟说话场景,通过自我演练、镜前练习或与亲朋好友进行对话练习,有助于减少焦虑,避免口吃。

4、自我接纳不完美

很多人会因为对口吃的害怕而变得更加紧张,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一些对自我要求较高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紧张之下有语言卡顿是很正常的,学会自我接纳和减少对语言表现的完美要求,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放松,反而能够表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Hagoort, P. (2013). MUC (memory, unification, control) and beyond.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 416.

[2] Yang, Y., Jia, F., Siok, W. T., & Tan, L. H. (2017). The role of anxiety in stuttering: Evidence from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Neuroscience, 346, 216-225.

[3] Craig, A., & Tran, Y. (2006). Fear of speaking: chronic anxiety and stammering.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12(1), 63-68.

[4] Alm, P. A. (2004). Stuttering, emotions, and heart rate during anticipatory anxiety: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s, 29(2), 123-133.

策划制作

作者丨ACC 心理科普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