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可能具有影响其旋转速度的山状结构 产生时空涟漪
中子星可能具有影响其旋转速度的山状结构,并能发射连续的引力波,可被LIGO观测到。 通过研究卫星和行星上类似的表面特征,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和搜索这些信号,从而对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及其运行规律有新的认识。
中子星是恒星坍缩后的残余物,密度极高--大约是铅密度的一万亿倍。 尽管它们非常重要,但人们对其表面特征却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借鉴在太阳系卫星和行星上观察到的造山机制,认为中子星也可能有"山"。
这些山的质量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一座山,会产生巨大的引力,能够在时空结构中产生微小的涟漪。 这些涟漪被称为引力波,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正在寻找这些引力波。
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上的山脉产生的引力会在时空中产生涟漪,即引力波。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正在搜寻这种波。 资料来源:查尔斯-霍洛维茨
对这些中子星山的研究在寻找连续引力波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引力波很微弱,需要高灵敏度和精确校准的探测方法。 首次探测到这些引力波不仅能让我们对中子星的结构和行为有突破性的了解--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之一,仅次于黑洞,而且还能为检验基本物理定律提供一种新方法。 这些发现可能会重塑我们对宇宙及其支配力量的认识。
旋转中子星的山脉或非轴对称变形能有效辐射引力波。 印第安纳大学的核理论家们考虑了中子星山脉与太阳系天体表面特征之间的类比。 中子星和某些卫星,如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或土星的卫星土卫二,都有覆盖在深海上的薄壳,而水星则有覆盖在大型金属内核上的薄壳。 薄层可能会以普遍的方式起皱。 木卫二有线状特征,土卫二有虎纹状条纹,水星则有弯曲的阶梯状结构。
有山的中子星可能也有类似的表面特征,可以通过观测连续引力波信号来发现。 地球最内层的内核是各向异性的,其剪切模量取决于方向。 如果中子星外壳材料也是各向异性的,那么就会产生类似山峰的变形,其高度会随着中子星旋转速度的加快而增加。 这种表面特征可以解释在中子星上观测到的最大自旋,以及被称为毫秒脉冲星的射电中子星可能出现的最小变形。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