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电子设备改造软体动物以用来监测水污染
滤食性软体动物对水污染的反应是非常可探测和测量的。 有鉴于此,科学家们创建了一种商业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电子增强活体软体动物作为传感器。牡蛎、贻贝、扇贝和蛤蜊靠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它们必须张开壳。 然而,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会影响它们张开壳的方式。 这就是 molluSCAN-eye 系统的用武之地。
molluSCAN-eye 装置中使用的每只"哨兵软体动物"都能提供全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的水质读数
这项技术源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波尔多大学科学家在 2006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 此后,该技术被衍生公司 molluSCAN 商业化。 下面是它的工作原理。
每个 molluSCAN-eye 装置都有一个笼子,里面有 16 只本地区的滤食性软体动物。 它被放置在被监测地点的水中。 监测点可以是船埠、排污口、油井平台或其他任何地方。
每只软体动物的外壳两侧都粘有两块小电磁铁--一块磁铁位于一侧的边缘,另一块磁铁位于另一侧的边缘,这样当外壳闭合时,两块磁铁就会相遇。 因此,外壳越宽打开,磁铁相互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弱。
据说电磁铁很轻,不会影响软体动物的自然行为
当动物全天进食时,电磁铁就能测量持续时间、最大宽度、闭合速度和开壳总数等因素。
这些数据被传送到相邻的硬接线防水电子模块,由基于 Linux 的微型计算机进行处理。 开壳行为是软体动物生物节律、日常生长、产卵周期、日常搅拌和其他因素的指标,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物的影响。
处理后的数据会被转发到另一个通过电缆连接的基于地表的模块,该模块会将数据传输到基于云的服务器。 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访问该服务器,客户可以看到所在位置水质的实时评估。
准备部署 molluSCAN-eye 设备
据 molluSCAN 称,该系统采用的非侵入式高频气门测量(HFNI)技术比传统的现场水质传感器灵敏度高 10 到 100 倍,而且成本更低。 由于软体动物会不断进行自我清洁,因此安装后几乎不需要维护。
目前,全球约有 90 个客户正在使用 molluSCAN-eye 系统。 该系统的新改进版本最近荣获了 CES 2025 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