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Boss直聘新玩法:不看学历,只看代码
新鲜出炉的马斯克版Boss直聘,风格是酱婶儿的:不care工作履历,不care学历背景,甚至没上过学也不是不行。 重点就一个:just show us your code。这就是他为自己手里X招揽资深工程师人才的唯一要求。
X官推迅速转发跟进,表示如果您想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交付,欢迎加入X工程团队!
评论区溜达了一圈,大家普遍对这个做法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有网友表示,这个招人标准很公平,直接用编程代码说话,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样。
也有人从马斯克短短这条推文中看到了希望的光。
虽然只有一丝丝——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有想法,却又不是个当工程师的料,所以问该怎么破?
还有网友不管不顾在评论区疯狂玩梗,发了个本地库链接:接招吧,马一龙!这就是我的代码库!
居然有网友配合他搞抽象:
天杀的,我一眼就看出这是我的代码,我找它找得一天只吃得下四顿饭了,原来是被你小子抄走了。
01 看重技术,这是马斯克的长期风格
总之,评论区有不少人支持马斯克的这种Boss直聘行为,并表示“这才应该是大多数职位发布/招聘的途径”。
就连Epic Games的创始人兼CEO@Tim Sweeney也站出来肯定了老马。
基于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来聘用ta,而不是靠资历评判。 一个领域里,所有杰出的人的唯一共性就是“伟大”(而不是高学习、深资历等等)。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自主学习是一种,从底层开始向上打怪升级是一种,学术成就则是另外一种。
而且,据量子位长期观察,招人时格外重视技术能力这种做法,在马斯克这儿不是一天两天的心血来潮。
他一直就喜欢这么干。
这可不是我们空口白牙胡说的——
去年3月,卡帕西在一次访谈中就提过,马斯克管理公司的方式非常独特,而且“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有多特别”。即便是听别人讲,你也很难完全理解。
卡帕西表示自己甚至无从描述,但那确实是一种非常独特、与众不同的方式。
不过首先,他喜欢由实力强大且技术含量高的小团队来组成公司。 大公司通常很难摆脱绩效不佳的员工。而马斯克则更愿意主动裁人。 所以第一点就是,保持一支实力强劲、技术过硬的小团队;绝对不要有那种非技术型的中层管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
卡帕西
来,总结一下,马斯克带领的团队,至少有以下2个特点:
得是技术密集型
得是团队精悍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马斯克刚在X走马上任的时候,紧急召集所有会写代码的人开会,凌晨一点半晒“代码审查”现场。
所以,马斯克这次直接“以代码论英雄”也不是什么拍脑袋一想想出来的突然之举。
至于团队精悍这一点,其实也在X的身上有所体现——谁还记得Twitter刚被马斯克接手时候,他大刀阔斧的“广进计划”?
还可以侧面印证一下这一点:
老马创办的xAI,2023年7月成立。
至今一年半了,团队也就100来号人。
而同样的大模型巨头,OpenAI被爆员工数量已经破千;截至去年9月,Anthropic的员工人数也来到1035人(2023年时,是240人)。
不过,马斯克这条推文下也不都是赞成票。
不少网友还是提出了质疑和值得商榷的点。
比如“用代码显露实力”,是否应该有一个更清楚的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X需求的?
有的话您倒是列出来啊!
也有程序员表示,手里最拿得出手、最骄傲的代码,那可是在职公司的秘密,没办法show给马斯克看。
而且,一段写得好的代码,是否真的能说明这人能力过硬?
我坚信Elon这么来找顶尖工程师,方法有问题。 仅仅审查某人过去项目的代码并不能揭示这些代码是否实现了原始目标或是否按时完成。 就像沙堡一样,一些代码可能看起来很impressive,但在审查或生产环境中却会分崩离析。
02 不看资历看能力,科技圈最新大潮?
但马斯克此举还是让一个话题再次被摆到台前。
那就是,一些公司尝试或正在尝试招徕那些没什么业界经验,或没什么资深履历,甚至辍学or学历不算高的人来授予重任,冲锋在前。
就是因为这些人能力强,在技术群体中实力过硬。
比如OpenAI就是目前最典型的例子。
上个月刚从OpenAI离职的Alec Radford就是这一现象在OpenAI的初代具象化。
Alec于2016年加入OpenAI,那时候的他刚刚从富兰克林·欧林工程学院本科毕业。
论出身,既不是最最顶尖的名校,也不是光环满满的博士、博士后身份。
加入OpenAI过后的Alec,虽然年轻又低调,但硕果累累:
GPT-1、GPT-2的第一作者;
几乎参与了OpenAI所有的重大突破;
截至今日论文被引量已超19.5万;
被引量排名前三的论文,分别与GPT-3、CLIP和GPT-2相关。
后来让人眼前一亮的Sora,背后也是应届博士带队,00后入列,还专门招了艺术生。
GPT-4o亮相没两天,背后Omni团队就被扒了个底朝天。
带队的小哥Prafulla Dhariwal,也是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加入OpenAI的,虽然这个本科是MIT(手动狗头)。
该团队组成和Sora有着类似的规律:不怕启用新人,并且狠狠重任新人。
而国内,因为DeepSeek v-3的异军突起,全网又开始深扒深度求索团队,发现了惊人的相似性——
量子位整理各种资料发现,DeepSeek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应届生、在读生,特别是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北航的应届生在其中非常活跃。
他们中的一些人,2024年一边在DeepSeek搞研究,另一边新鲜热乎的博士学位论文刚评上奖。
感慨一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候,大环境会以学历和履历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学历和履历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门槛。
然而,正在求职的你——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准备跳槽的——是否也可以试试,不要把自己的思维也局限在学历背景的框架之中?
当外界的掣肘客观存在时,自己凭实力解开思想的束缚,或许另有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