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跨境电商:Temu和SHEIN被迫走出舒适区

摘要:

在对中国商品取消小件免税政策仅仅三天后,美国叫停了这一条款。2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行政令,宣布暂停执行取消“最低限度”免税政策,直到商务部建立起“完善且高效的系统”,能够全面处理并征收相关关税。这一新变化下,Temu和SHEIN赢得了喘息之机。

但显然,Temu和SHEIN依然无法松懈,他们如今必须正视因政策调整带来的潜在不确定性,未雨绸缪,在跨境电商新形势下,找到新的确定性增长路径。

对他们而言,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走出舒适区的必经过程。

过去几年里,Temu和SHEIN加速狂奔的故事里,美国市场承担着重要角色。

按华创证券的预测,2024-2025年,美国市场占Temu全球GMV的占比,分别为35%、32%;至于SHEIN,早在2022年,欧洲和美国和市场就已经为其贡献了60%的营收。

图/华创证券

但如今,政策的波动、亚马逊的阻击,等等,都给Tmeu和SHEIN在美国的增长前景打了个问号。

01 小件免税:既是增长利器,也成了新的瓶颈

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再到2月3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公告,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将不再适用“最低限度”免税政策,并需缴纳10%的额外关税,与新关税一起,2月4日生效。

这一消息释放后的几天里,不安甚至恐慌情绪,加速传递到了跨境电商产业链上的各个角色和玩家中。

美国的T86“小额免税”条款始于1938年,在2016年的修订中,美国国会将个人进口商品的免税门槛,从1994年的200美元,上调至800美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政策调整,对众多跨境卖家而言是利好——很多跨境卖家既不用支付关税成本,也不用承担仓储费用,进而能够保持一定的低价优势。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Temu和SHEIN过去几年在美国市场快速做大的原因之一:

CBP数据显示,2024财年,美国通过小额豁免规则进口的货物数量超过了13.6亿件,较2023年的10亿件有显著增长,其中超过一半的此类包裹来自中国。纽约时报也报道,免税包裹的数量,自2016年以来增加了十倍;

美国每天进口的近400万件小额包裹中,超过30%通过Temu、SHEIN运抵美国;

更多的跨境商家是中小卖家,天风证券在一则研报中指出,2022年时,有42.9%跨境电商卖家的营收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2023年以来业内快速铺开的“全托管模式”,实际上也更利好中小卖家,能帮助平台进一步丰富供给,维持低价优势。

而在美国CBP新规下,中国输美商品不得以“最低限度”方式清关并享受免税,报关需要提交正式或其他非正式报关,并缴纳所有使用的关税、税费及相关费用。

T86的清关模式走不通后,最先受到冲击的,是跨境电商市场中的中小商家。比如亚马逊和eBay上的自发货卖家、在Temu和SHEIN平台上走全托管模式的卖家、以及独立站卖家。

一名亚马逊的自发货卖家此前就向媒体表示,这一政策“对我们小卖家来说是行业地震”。其提到,他们长期依赖小额豁免政策,没有海外仓备货,主要采用小包直邮方式发货。

这一卖家表示,关税及清关费用的增加,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利润被蚕食。

美国物流及清关解决方案提供商Bao Guo Shipping创始人、董事长Lucas Zheng也向财新网表示,不能采用T86的方式清关享受免税,不仅是关税增加,还有清关手续费等成本的增加,更主要的是通关时效大幅降低。

“跨境包裹的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跨境电商了。”他这么说道。

提供货运代理服务的物流商集体涨价,就说明了这一点。前几天,云途物流、燕文物流、橙联中国、4PX递四方、顺丰国际等纷纷进行了提价。

以云图物流为例,2月4日其公告,自2月5日起将加收20元/票的报关手续费,同时将在包裹签入时预收30%的关税保证金,最终以CBP实际征收金额为准,实行“多退少补”结算原则。2月8日,云途物流再次发布公告,取消了这两项费用。

如今,特朗普宣布暂停执行取消“最低限度”免税政策,无疑让众多的中小跨境卖家松了一口气,但长远来看,“朝令夕改”的政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然无法彻底打消跨境电商行业的不安感。

对Temu和SHEIN而言,如何在新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突破口,也成了新的挑战。

02 半托管,Temu和SHEIN的提前尝试

Temu和SHEIN在美国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低价是核心优势之一,他们的低价优势,又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下:

中国庞大的产业供应链的低成本红利、早期小件免税的政策红利、美国电商低价产品供给不足的市场红利。

这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将中国低成本的供给,与美国市场爆发的低价产品需求连接起来。

其中,过去几年里,Temu和SHEIN在建立规模效应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是降低中小卖家做跨境电商的门槛,全托管模式是核心举措。

全托管模式下,从平台到跨境商家,也能最大限度吃到小件免税的政策红利。

这一模式下,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最早都是采取“跨境直发”的模式,即通过免税的小包裹直发快递。亚马逊自发货模式的商家、其在去年推出的类全托管模式的低价商店Haul,也是直邮模式。

只是全托管模式也有限制,比如品类受限,对中小件商品更友好、本地化履约服务能力受限、空运成本降不下来等等。

此外,自2023年以来,全托管的小包空运模式面临的监管风险也在逐步加大。

2023年上半年,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相继发布报告,指责Temu、SHEIN利用最低限度条款,向美国出口货物,避免了关税和海关检查;去年4月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将加强对最低限度豁免包裹的审查,包括扩大检查目标范围、加强检查和测试,增加信息共享。

上述背景下,自去年以来,半托管模式转而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模式重心——Temu在去年3月推出了这一模式,SHEIN紧接着5月跟进。

图/华创证券

这一模式下,物流交付方式更依赖“海外仓”,跨境电商卖家将商品提前通过跨境物流送达海外仓,待订单下达后,再将商品从海外仓运出送到消费者手中。

某种程度上,平台推出半托管模式,也是在提前应对监管风险。

只是目前来看,相较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Temu和SHEIN在海外仓布局并不具备优势,从效果上来看,半托管业务进展也不顺利。

以Temu为例。去年3月上线半托管模式以后,拼多多对此寄予厚望,但一年过去了,Temu半托管业务的进展不及预期。

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一位Temu人士说,内部对半托管业务的期待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一定要做成也一定能做成。”

为此,Temu前后派出了多位一二级主管带队,组建了近一千人的招商队伍,希望在将商品供给数量提高一倍,带动半托管业务为Temu贡献2024年三分之一的GMV。

但Temu半托管业务的进展没那么顺利。截至去年10月,在欧美两个大市场,Temu半托管招募的商家和商品数量都未能达到原定目标。

花旗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也预测,Temu的本地仓库计划也只占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到2024年底,本地仓库的商品交易总额,对其美国市场的交易额贡献仅有20%左右。

03 留给Temu和SHEIN的舒适区不多了

2024年以来,一个明显的信号是,Temu和SHEIN,都显露出了降速迹象。

按海豚投研的测算,2024年二季度,Temu的收入环比增速大约在10%上下,三季度的环比增速可能也不超过10%。

再结合此前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的测算,2023年四季度和去年一季度,Temu的环比营收增速分别是47.11%、18.42%。

图/华泰证券

SHEIN的高速增长,也在2022年以后开始遇到挑战。

据《金融时报》报道,2022年,SHEIN的营收虽然还维持在高增速区间,为52.8%,但利润表现出现了首次下跌,较2021年的11亿美元下滑到了7亿美元,净利润率从2021年的7.5%下滑到了3.2%。

这个净利润率表现并不好看。国盛证券在2021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称,SHEIN的净利率为5%-10%,而服装行业巨头的净利率普遍在10%以上,比如ZARA母公司Inditex2021财年的净利率为11.7%。

再到2023年,SHEIN倒是实现了反弹。《金融时报》此前引述知情人士的报道称,SHEIN在2023年的GMV约为45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了20亿美元。

但显然,SHEIN目前还无法做到持续保持稳定的营收增速和利润增速——去年底,The Information报道,SHEIN的收入增长从去年的40%放缓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3%,今年上半年,其利润也下降了70%以上,略低于4亿美元。

客观来看,他们增长速度的放缓,几乎是必然。

比如从市场竞争的视角来看,在他们目前核心的美欧市场来看,来自本土的电商平台的竞争,正愈发激烈。

去年底,亚马逊正式上线了低价商店“Amazon Haul”,并在11月13日开始向美国部分客户开放。这是亚马逊去年6月就提到的计划。

援引亿邦动力网报道,“Amazon Haul”类似全托管模式,采用邀请制的招商方式,订单由亚马逊在中国运营的仓库进行履约配送,卖家只需要负责将商品发送至亚马逊的国内仓库。

此外,“Amazon Haul”主要提供白牌低价时尚、家居和生活用品类目商品,首批开放的商品覆盖了服装、家居、美妆、电子、配饰、办公用品、厨房用品、运动用品、园艺用品等9大类。

“Amazon Haul”的推出,是亚马逊对Temu和SHEIN的反击。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有知情人士称,亚马逊已经将SHEIN和Temu视为比沃尔玛和塔吉特等零售商更大的威胁。

再到欧洲市场,Temu面临的竞争形势也在日益复杂。

ChannelX发布的欧洲电商市场报告显示,亚马逊和eBay分别占欧洲流量的17%和14%左右,紧随其后的是AliExpress、Allegro和Etsy等电商平台,流量份额都在个位数。

当然,更早一些,CBCommerce.eu公布的欧洲十大跨境电商平台排名中,Temu和SHEIN也位列其中——Temu排在第五位、SHEIN排在第八位。

再叠加上政策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对Temu和SHEIN而言,需要在跨境电商新常态下,找到新的破局之法。

半托管,某种程度上是解法之一。 中信证券在一则研报中指出,美国新的关税环境,主要从直接的关税成本、海关操作费用、履约时效扰动三个维度影响跨境电商,不过对海外仓备货模式影响不大。

也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美国市场的政策变化下,利于平台进一步推广半托管业务。

事实上,Temu和SHEIN最近已经在这么做了。

有电商物流业内人士向环球时报表示,Temu近日推出了一项新功能,“一键搬运商品”,支持同主体全托管店铺下的商品一键发布至半托管店铺;也有媒体报道,近期SHEIN官方在社群内发布了美国站半托管入驻政策,开始大规模引入半托商家,并为这些商家提供百亿级站内外流量扶持。

但他们力推半托管业务中,一个直接的挑战是,商家怎么选。

以往做全托管业务的商家,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跨境运营的低门槛去的,如今让他们切换到半托管模式,客观上的确能规避政策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新的风险又出现了,比如海外仓备货也存在着成本高、货物滞销等风险。

一定程度上,这或许也是他们半托管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

另一边,从Temu到SHEIN,目前也在尝试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对他们而言,继续向全球化扩张,将鸡蛋分布在不同的篮子里,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只是这或许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在更多市场,他们也面临着政策风险——2月5日,欧盟宣布将加强对Temu和SHEIN等电商平台直邮商品的海关检查,寻求征收包裹处理费、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包裹的免税政策等措施。

最后,Temu和SHEIN面临的另一重挑战在于,当价格优势被削弱,会不会导致部分白牌商家的出走,从而削弱平台高性价比产品的供给优势。

毕竟,长远来看,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下,中小跨境商家都会是受影响最大的角色。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