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运算结果表明 奥尔特云可能是类似于微型星系的螺旋状结构
在冥王星轨道之外,有一片神秘的区域,那里布满了环绕太阳的冰冻天体。 这个遥远的区域被称为奥尔特云(Oort Cloud),至今仍不为人知,但人们可以从偶尔向内飞行的长周期彗星推断出它的存在。 现在,一个新的模型表明,奥尔特云的内部可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螺旋结构,很像一个微型星系。
奥尔特云的起点距离太阳大约 2000 - 5000 天文单位(AU),1 AU 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它的外缘从 10000 天文单位延伸到惊人的 100000 天文单位。 这个遥远的区域由早期太阳系遗留下来的行星碎片组成。 随着行星的形成,它们的引力将无数冰冷的天体分散到最外围,直到今天它们还在那里绕着太阳运行。
直到现在,科学家们才知道奥尔特云的存在,但对它的形状却知之甚少。 不过,美国西南研究所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一篇有待同行评审的论文中提出,奥尔特云的内部结构可能类似于螺旋形。
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被称为"银河潮汐"的现象,从而得出了这种可能性。 这种潮汐是银河系内所有恒星、黑洞和集中质量的累积引力影响。 对于行星等靠近太阳的天体来说,这些外力与太阳引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奥尔特云中,银河系潮汐就成了主导因素。
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昴宿星团超级计算机,结合数十亿年来的银河潮汐和其他影响进行了模拟。 结果显示,奥尔特云内部(1000-10000 AU)是一个横跨大约 15000 AU 的螺旋盘,它的螺旋臂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这种结构使奥尔特云像一个微缩的、形状奇特的星系,与目前大多数模型中典型的球壳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这些螺旋臂的成因,该模型指出是科扎伊-利多夫效应(Kozai-Lidov effect),这是一种引力现象,即遥远的天体会引起奥尔特云天体的轨道和方向发生长期振荡。 与此同时,来自太阳系行星的引力似乎影响甚微。
捕捉图像来确认这种结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一种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大量奥尔特云物体。 另一种方法是探测它们微弱的集体光,同时过滤掉其他辐射源。
遗憾的是,这两种方法目前都没有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