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鱼两次患癌均被化疗治愈 是史上第一条战胜癌症的鱼

摘要:

作为一条鱼,布巴(Bubba)的一生异常坎坷,身上的标签更是多到吓人。它是弃养的宠物、第一条接受化疗的鱼、战胜癌症的水族馆明星、超级石斑鱼、跳脱食物属性的龙趸鱼……1987年,它被主人遗弃在谢德水族馆接待处,安置在一个桶里,桶边上还有一张纸条,纸上的大概意思就是,希望它能有一个好归宿。


当时水族馆猜测,可能是主人害怕布巴体型越长越大,不好养,所以不得不放弃它。

原来,布巴是一条鞍带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也叫龙趸(dǔn),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如果任其自由生长,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2.7米,体重更是可达400公斤。像这样的大家伙,一般人是难以饲养的。

水族馆于心不忍,便收留了它,对其进行检查后,就把它放进了鱼缸。

那一年,它年龄大约是5岁,雌性,体长25厘米。

后期养着养着,它由雌鱼变了雄鱼。这种繁殖策略在石斑鱼中是很普遍的,石斑鱼是雌性同体的。

就拿鞍带石斑鱼来说吧,刚成熟的时候,大多是雌性身份参与繁殖,持续一年至数年后,性别开始转变,慢慢发展成雄性石斑鱼。

在一些养殖石斑鱼中,部分物种也存在初级雄性个体,也就是跨过雌性阶段直接成为雄鱼。


完成转变后,布巴最终长到了74公斤,1.37米。外形看着很魁梧,于是工作人员取名——Bubba。

此时的布巴已经是水族馆里的动物明星,经历被弃养,最后还是健康长大了,简直是逆天改命,这种电视剧才有的“剧情”深受游客喜爱。

然而厄运并没有停止。到2001年,它被检查出患上了癌症,额头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

为了拯救它,医生通过手术把肿瘤切除了,还对其进行了化疗,没想到效果还很不错。

好了2年,癌症又复发,然后又经历手术和化疗。

医疗团队觉得,这一次布巴有点悬了,结果它再一次战胜癌症。


随后,它因“抗癌”成功名声大噪,成为第一条接受化疗且化疗后活下来的鱼!

许多癌症患者将其当作榜样,尤其是儿童患者,每天都有电话来询问布巴的近况,得知它还好好的,他们就有了力量和勇气去对抗病魔。

但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它,到2006年8月22 日,布巴还是去世了,享年24岁(1982年-2006年8月22日),死因是:和年龄相符的多器官衰竭。

通常,鞍带石斑鱼的平均寿命是21.5年,对布巴来说,也算是寿终正寝。


跳脱食物属性的龙趸鱼

布巴的一生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但相对于其他同类来说,它的运气算是爆棚了。

因为鞍带石斑鱼还有一个俗称,叫做龙趸,也叫猪羔斑,它有三大特点:大、名贵、好吃。

随便一搜,就能跳出一大堆相关的自媒体视频,视频里一个个头不大的龙趸鱼头,价格就要1600元,一整个龙趸鱼的价格更是高到离谱,可达好几万。

最贵的是它的鱼皮,满汉全席中有一道昂贵的菜叫做昆仑鲍甫,里面的鱼皮就是龙趸鱼皮做的,据说鱼皮必须出自300斤以上的龙趸鱼。


不光是我们,放眼全球,鞍带石斑鱼都是公认的海洋珍馐,经济价值极高。

在被保护之前(部分地区保护),鞍带石斑鱼是重要的捕捞对象,钓鱼爱好者也很喜欢钓这种鱼。过度捕捞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快野生的鞍带石斑鱼数量越来越少。

其实野生的鞍带石斑鱼,数量到底少了多少,还剩多少,都是未知的,因为它的数据很难统计,官方的说法是——数据缺乏。

但2016年,还是将鞍带石斑鱼列入濒危红色名录,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目击事件减少了。

简而言之,就是以前总看到这种鱼,也总捕捞到,但现在基本看不到了,多地都上报了这种情况,尤其是体型巨大的成年个体,几乎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了。

好在现在的养殖技术很成熟,想吃这种美食还是可以实现的,就是价格依然很贵。


和食物属性的龙趸鱼比较,布巴是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鱼生道路。

它没有成为食物,而是成了人们的“精神粮食”,死后,它的精神依然鼓舞着那些癌症患者。

它也继续为科学奉献着,死后骨骼被制作成了标本,收藏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身体组织被低温保存了,用作科学研究。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