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万年前化石揭秘灵长类祖先树栖生活之谜

摘要: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距今6200万年的化石,为研究古新世早期的树栖哺乳动物Mixodectes pungens提供了突破性证据。此前,科学家仅能依靠零碎的牙齿和颌骨化石推测其特征,而新发现的近乎完整的骨骼化石揭示了这一物种的真实面貌。

研究显示,Mixodectes pungens体重约1.3公斤,四肢和爪子结构表明其适应树栖生活,能够垂直攀爬树干。臼齿的齿嵴特征显示它以树叶为主食,属于杂食性动物。这一发现不仅明确了其生态习性,还重新定位了它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灵长类和鼯猴(飞狐猴)亲缘较近,属于真灵长大类哺乳动物。

该化石由新墨西哥自然历史与科学博物馆团队在新墨西哥州西北部圣胡安盆地发掘,包含头骨、脊柱、四肢等关键部位。对比同期发现的另一种小型树栖哺乳动物Torrejonia wilsoni(以水果为食),Mixodectes pungens的体型更大且食性不同,表明它在古新世早期占据了独特的生态位。

研究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认,Mixodectes pungens与灵长形类(包括现代灵长类和鼯猴)关系密切,但对其是否属于原始灵长类仍存争议。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为恐龙灭绝后胎盘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显著缩小了关于Mixodectes pungens进化归属的争论范围,并揭示了早期哺乳动物在生态适应上的多样性。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