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逼疯七巨头 马斯克们深陷中年危机

摘要: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科技巨头们却陷入空前的“AI焦虑”。从Google的搜索危机到苹果的AI滞后,再到马斯克的特斯拉销量滑坡,昔日霸主们正面临颠覆性挑战。谁会成为AI时代的“诺基亚”?中年危机来势汹汹,就连昔日风光无限的科技巨头们也逃不过。

前一秒,你还是那个颠覆传统行业的年轻人;下一秒,就可能像马斯克说的那样,“盯着深渊,嚼着玻璃,眼睁睁地看着颠覆浪潮逼近家门口”。

号称美股“科技七巨头”的几家大型公司,似乎都已陷入了这种境地。


就像那些“勉为其难”的中年人一样,他们还得绞尽脑汁地搞清楚AI对公司到底有哪些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

谁会成为AI时代的“诺基亚”?

就在最近几周,这种趋势表现得愈发明显:5月7号,Alphabet(Google)的股票暴跌超7%。起因是苹果公司的一位高管透露,Safari浏览器上的Google搜索流量20年来首次下降。

虽然Google后来澄清他们的搜索量总体仍在增长,包括来自于苹果设备的流量,但早已于事无补。

AI对Google的威胁已成现实。


另一边,苹果也没好到哪里去,其掌门人库克正努力为公司争取时间。

在最近一次的财报电话会上,他大声疾呼投资者对苹果在人工智能上的缓慢进展保持耐心。

与此同时,Meta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则试图为他的广告帝国描绘一幅光明的未来,将其包装成一个为孤独者提供陪伴的“AI好伙伴”。


在扎克伯格的构想中,AI朋友将比真人朋友更常见,聊天机器人将取代心理咨询师、广告公司和程序员。

“据我所知,美国人平均拥有不到三个朋友,而普通人实际上需要更多,大概是15个朋友,”他在与播客主播Dwarkesh Patel的采访中说。

在与媒体分析师Ben Thompson的另一播客中,扎克伯格继续说道:“对于那些没有心理咨询师的人来说,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AI。”


扎心的是,扎克伯格预测人们未来互动方式的成绩喜忧参半。他在2000年代凭借Facebook大获成功,之后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十多年后的2022年,他宣称未来会有大量人在虚拟世界和增强现实中互动,这一点至今尚未实现。

现在,这位Meta CEO正全力投入人工智能的开发中,扎克伯格透露,目前每月有近10亿人使用Meta AI。

不过,他们最新发布的Llama 4模型未达预期。在LMArena全新评估后,排名跌出TOP 10之列。Llama 3家族的昔日辉煌,并未成功复刻。

甚至就连一向积极向上的马斯克都有些焦虑。

他从DOGE的冒险旅程中回归特斯拉后,面对的是股价和销量的双双下滑。

据报道,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下跌了13%,这是该公司自2022年以来最低的季度销量数据;本季度的净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1%,濒临亏损边缘。


面对如此局面,马斯克承诺要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我们离死还很远,根本不沾边!”他对分析师们说。

平心而论,这些巨头们还远没到崩盘的程度。

他们还有乐观的理由:他们是美国企业的顶梁柱,利润惊人,七家加起来的市值约7万亿美元。


创新者的窘境

然而,他们集体站在十字路口,各自的应对方式,简直像是为21世纪版的经典商学院书籍《创新者的窘境》量身定制的案例研究。


Clayton Christensen在书中试图解释,新产品或服务如何通过创造新市场,取代现有的行业玩家。

这本书让“颠覆”一词在董事会里火得一塌糊涂——尽管用得未必总是作者的本意。


他的核心理论是,那些看似万事如意的成功公司,可能会被小公司打败。

这些小公司不受现有规则束缚,常常带着新技术或新模式崛起。比如,Netflix通过邮寄订阅服务挑战百视达的实体店模式。

很多人用这本书来解释席卷网络的“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那波热潮催生了如今的硅谷英雄。


“互联网泡沫”是指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在牛市推动下,科技类股票估值迅速飙升的现象。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1995年到2000年间从不到1000点上涨到超过5000点。然而,到了2000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2001年至2002年间泡沫破裂,股票市场进入了熊市阶段

今天的情况也有几分相似。就像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带来了无限可能,AI同样承载着无数希望。

但在目前这个早期阶段,还不清楚AI会如何应用、由谁来主导、或者何时发生。

比如,Pets.com当初被看好,却没成为赢家。这就是难点。


为了市场营销,Pets.com推出的袜子木偶

即便是Christensen本人,也很难精准预测颠覆者,比如苹果的iPhone。

2007年iPhone问世时,这位哈佛教授并未将其视为对传统手机的威胁。实际上,这款设备开启了移动计算和应用经济的新时代。

然而,如果公司们通过不同方式接触客户,应用市场可能会大变样。比如,AI智能体可能会彻底颠覆App Store的现有模式。

到目前为止,苹果对AI的回答似乎过于炒作。

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库克向投资者解释AI缓慢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工作,以达到高质量标准”。

库克糟糕的一年

库克今年过的挺糟心。

首先,Siri完全没有兑现苹果承诺的那些炫酷功能。

紧接着,关税来袭,可能会大幅蚕食iPhone的利润。法官还暗示要调查苹果的反垄断问题,苹果与Google的搜索引擎合作这块肥肉也遭到抨击。

对了,还有个叫“Vision Pro”的设备,有人记得吗?


所有这些闹心事中,AI可能是苹果长期最大的威胁。

苹果的万亿市值帝国靠的是优秀产品,现在,这些都离不开AI。

问题在于,苹果在AI领域根本排不上号。

Google、Meta、微软、OpenAI,每隔几周就推出亮眼的新AI工具和更新。苹果呢?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担心苹果公司的iPhone、Mac和iPad的Apple Intelligence——在AI领域落后于人。


苹果直到去年十月才推出了首批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错过了九月发布的iPhone 16,比Google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开始在其手机中加入更多 AI 工具晚了几个月。

到2024年底,大多数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例如生成自定义表情符号或通过Siri使用ChatGPT,已经推出。


3月7日,苹果宣布推迟原定的Siri升级计划——该升级本应让Siri给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回答,并代表用户在应用内执行操作。

与此同时,苹果的竞争对手正在进一步个性化他们的AI助手。

Google最近为Gemini增加了根据用户搜索历史定制回复的功能。

上个月,亚马逊也宣布推出Alexa+,这是Alexa的新版本,可以记住用户的偏好——如他们喜欢的餐厅或音乐艺术家——以便在回答问题时使用。

这样的挫折对苹果来说前所未有。

Google:AI+广告怎么办?

Google至少推出了Gemini。

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个AI应用能否拯救它的核心业务——广告。毕竟,去年广告为Google带来了大部分收入。


而在一个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向GenAI提问的时代,比如“《创新者的窘境》讲的是什么?”,靠用户点击链接来售卖广告的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

直接问问Google就知道了。

Gemini问世之初,就因聊天回复存在偏见而陷入争议——CEO皮查伊坦言这些表现“不可接受”,公司随后多次致歉并承诺改进。


尽管Google布局AI已久,但该产品的发布恰逢业界担忧OpenAI已抢占先机。

皮查伊当时在声明中写道:“没有任何AI是完美的,尤其是在这个产业发展的新兴阶段。但我们清楚公众对Google的期待更高,无论需要多久我们都将坚持改进。有时候,那些我们称之为颠覆性的重大突破创新,实际上反而能巩固现有业务。”

最近,Google输掉了两起反垄断诉讼,面临被分拆的命运。

甚至Chrome都可能被对手OpenAI收购。

甚至多年的合作伙伴苹果公司也在背后插刀。


5月7日,路透社报道苹果计划在Safari浏览器中添加AI搜索选项。

这对Google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Google利润丰厚的广告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iPhone客户。

巨头被AI颠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目前似乎还没有任何主流平台找到制胜法则。

这让硅谷的年轻风险投资人Sarah Guo等人看到了希望——她正试图投资可能颠覆巨头的下一代AI初创公司,崭露头角。

在最新一期《风云人物》“Bold names”播客,她表示“从战略上讲,你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否定一家公司的存在:比如微软、苹果或Google应该自己开发这个产品”。

但她指出,对这些老牌企业来说,往往很难“冒险开发具有创意的新产品”。


市值再度超越苹果的微软,凭借将AI融入办公产品展现出非凡的商业敏锐度。

英伟达同样是AI热潮的大赢家——开发大模型所需的高价芯片正被各大公司争相抢购。

然而DeepSeek等新兴AI模型的崛起却带来新变数,这些模型能大幅降低算力成本。

这项新技术最终将把价值锚定在何处,目前仍未有定论。

据媒体报道,OpenAI今年收入有望达到127亿美元,但投入成本也非常大, 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正现金流。

也就是说OpenAI的预计收入超过1250亿美元,才可能产生正现金流。


拥有上万块GPU的CoreWeave,成功上市,估值40多亿美元,但它的财务健康状况和收入情况表明,为GenAI提供算力服务要么没有需求,要么无利可图。

Ed Zitron详细分析了CoreWeave的上市文件,认为CoreWeave是GenAI的定时炸弹和不祥之兆。


据报道,CoreWeave在IPO表现不佳后,正在寻求15亿美元的债务交易。

而这颗定时炸弹爆炸之时,和它关系密切的英伟达、微软,能否置身事外?

七巨头的中年危机

AI浪潮席卷而来,科技巨头们如履薄冰。

Google的搜索霸权因AI交互的崛起摇摇欲坠,苹果的硬件帝国在AI创新的赛道上步履蹒跚,而Meta与特斯拉的转型尝试尚未开花结果。

《创新者的窘境》中预言的颠覆往往始于不起眼的新玩家——DeepSeek的低成本模型正悄然侵蚀英伟达的芯片壁垒,OpenAI的生成式AI则在重塑用户交互的边界。

若大公司们无法摆脱路径依赖,固守既有模式,或将成为AI时代的“诺基亚”。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