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瓜分了宇树机器人的市场?
“宇树机器人租不出去了?”今年五一前后,原本火热的机器人租赁市场迎来了一盆凉水。镜像工作室采访的一位机器人订购者称,“3月份以来,真正达成的预定订单不超过三四单。”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的现实情况似乎与他最初的想象“大相径庭”。
三个月前,16台穿着东北大花袄、转动红手绢的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的一段舞蹈表演,刚刚引爆人形机器人市场,大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好奇程度陡增,宇树科技及其创始人王兴兴的名字成为新的科技代名词。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随即迎来订单高峰。
据凤凰网科技此前调查发现,第一批拿到宇树G1人形机器人的用户,每台机器人的对外租赁价格普遍可以做到5000元-15000元一天,且供不应求,有人半个月赚了二十几万。两个月之后,市场风向似乎急转直下。
当从普通购买者到“知名”投资人朱啸虎都在给人形机器人泼冷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租不出去了?端午仍是需求高峰
前述受访者表示,自己3月份预定的宇树人形机器人预计5月上中旬才能到货,另外两台众擎PM01更是7月份才能到货,且机器人租赁的订单需求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多,不安的情绪一直围绕着他。
凤凰网科技在京东搜索发现,目前宇树G1人形机器人官网报价依旧9.9万元起,松延动力N2人形机器人售价为4.99万元,购买上述产品目前仍需要预约。
是不是宇树机器人热度已过?租赁市场难道就此“偃旗息鼓”?凤凰网科技就“宇树机器人租不出去”这一观点联系宇树科技有关负责人,对方回应称公司暂不接受更多采访。
不过某人形机器人租售公司负责人刘涛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刘涛所在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提供宇树人形机器人租售服务。以北京为例,5月中旬(非节假日期间)一台人形机器人一天的租赁成本大致是9800元。刘涛告诉凤凰网科技,这样的价格比之前便宜了很多。五一期间一台人形机器人一天的租赁费用曾高达20000元。刘涛说,人形机器人的租赁成本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与订单所在地区的交通成本和人员成本相关。
以行业峰会为例,如果在会议现场安排一台与嘉宾互动的宇树G1人形机器人,它目前可以展现躺起、起立、蹲下、握手、招手、转身挥手和语音对话等功能,其中对话功能目前依赖嵌入的豆包大模型。凤凰网科技还了解到,目前人形机器人完成上述所有动作还需要遥控手柄的操控。一台人形机器人续航大约为8小时,对场地设施无过多要求,仅需要一个220V电源充电口即可。
谈到有关“机器人租不出去”的消息,刘涛无奈的笑着说:“我们也是今年刚刚开始做相关租赁服务,太后期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但至少目前市场风向还是可以的。”他的公司有7台人形机器人和5台机器狗,他很有信心的告诉我们,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将是人形机器人租赁需求的高峰。
对于目前基础款人形机器人尚且只能作出简单动作的相对低智能化的表现,刘涛也坦言,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仍需要时间。但就目前而言,机器人能打招呼、挥手和语音互动的基础能力依然能够满足人们的期待。
在他发来的以往订单视频中,我们注意到,在一家商场一层,有不少小孩儿聚集在这些机器人面前。这些小朋友比宇树G1人形机器人还要矮一个头,他们摸摸它的身体、牵牵它的手,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仍旧充满好奇。
孩子们身后是穿着传统舞狮服装的机器狗,红的、黄的服装,这些机器狗因肢体娇小又平添几分萌感,孩子们用小手摸摸狮头的流苏,用脚碰碰机器狗“硬朗的小腿”,这是他们互动的一种方式。
其实不仅仅是租赁市场,社交媒体上对人形机器人乃至宇树机器人感兴趣的仍大有人在。
作为一个科技迷,北京的马杰思3月份入手了一台宇树人形机器人,并制作开箱视频发布在了小红书,视频中他向大家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开箱、组装、开机、遥控机器人做出动作等操作,目前该视频是其作品中转评赞数最多的一个。
就在4月19日,由近20支参赛队伍组成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吸纳了全网上亿的关注度。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除去一线和超一线城市会议现场或博物馆中等耳熟能详的应用场景外,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是否会更多的面向商场或下沉至二三四线城市等多元应用场景,实现租赁市场的长尾效应,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爆单”来了
与租赁市场热度衰减和不安情绪弥漫相对应的,是人形机器人销售市场的持续高涨。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出货量不断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市场对宇树的关注度。
凤凰网科技检索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智能机器人甚至成为了单独的品类,面向消费者直购。
如京东平台显示,目前包括松延动力N2、众擎PM01、宇树G1和Go2、云深处绝影Lite3、蔚蓝阿尔法、可立宝Loona、优必选alpha Ebot在内的多款机器人产品均在售。其中,松延动力N2已有238人预约购买,平台信息显示,该产品预计在支付后90天发货。
且不少机器人企业反馈,销量屡创新高。
今年3月份,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难以抑制的开心,乐聚今年一季度交付订单250台,直接提前完成了半年的任务量。人形机器人热度带来的市场红利已远远超过预期。
乐聚已在去年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公布交付数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前有乐聚率先完成KPI,后有松延动力直呼“爆单”。在北京亦庄举办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亚军获得者“小顽童N2”由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
根据每经报道,截至4月下旬,松延动力每天接待的客户咨询量已经增长到500-1000次,约为之前的三倍。原本有现货的N2人形机器人,排单已经到了11月份交付。凤凰网科技就订单与销量情况致信松延动力市场营销部有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暂时未获得回应。
除上述企业之外,作为在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的排头兵,智元机器人在今年一月份量产第1000台机器人正式下线,并在2025年计划出货数千台机器人。
“我们非常缺人,所有岗位都缺,包括文职、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和市场等都很缺(人)。”近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 50 人论坛上,宇树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再次透露,宇树科技订单爆满且人才紧缺。
王兴兴还表示,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和政策关注,包括宇树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处于良好状态,多家企业爆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发展路线尚未统一,训练数据极度短缺,距离真正大规模的群体智能,乃至最后一厘米的“灵巧手”,都正面临落地挑战。
“今年灵巧手一定会有比较显著的突破”,一位具身智能赛道投资人告诉凤凰网科技。方正证券此前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灵巧手是机器人的重要硬件模块,集成化、多自由度发展,或随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打开百亿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