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刚拿下沙特大单,美国就封杀华为芯片
5月15日消息,本周二,英伟达宣布与沙特达成协议,将协助该国提升人工智能能力,此举标志着这家AI芯片巨头全球战略的持续扩张。这项超越英伟达传统西方合作对象的伙伴关系,可能成为未来美国出口政策的试金石,尤其适用于那些与美中两国同时保持紧密联系的国家。
然而,芯片出口的全球环境正变得愈发复杂。就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沙特宣布Blackwell芯片合作之际,特朗普政府发布了新一轮针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措施。
美国商务部警告称禁止将美国AI芯片用于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开发,特别强调将严厉打击"转移策略",并通过加强供应链监管打击走私行为。新规还特别点名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指称在全球任何地区使用该公司昇腾(Ascend)系列芯片均构成对美出口管制的违规行为。
此次出口限制出台之际,正值中美双方刚刚就暂停相互间大部分关税达成协议。而特朗普政府亦同步废除了拜登早前推行的《AI扩散规则》,使得英伟达的合规环境再添新变数。
英伟达方面对此轮新规拒绝发表评论。
拜登政府年初推出的《AI扩散规则》,意在严格限制人工智能软件与芯片技术的跨境传播,特别是针对中国及其他被列为高风险国家的出口行为实施管控。
目前,特朗普政府主导下的独立许可制度仍继续生效。该制度要求英伟达与AMD等企业,在出口先进芯片至中国前,必须事先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美国商务部表示,未来将推出完整替代方案,以全面取代《AI扩散规则》。
芯片与贸易
特朗普总统持续强调美国必须保持人工智能领导地位,同时试图阻止尖端技术流向中国。这使得英伟达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处境更加不稳定,其技术能力可能成为特朗普未来贸易谈判的关键筹码。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放弃目前广泛的全球出口限制政策,转而采用“国家对国家”的双边谈判模式,使先进人工智能芯片成为逐个国家的贸易协定工具。
伯恩斯坦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Stacy Rasgon)警告称,这一政策转向或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签署多个双边协议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他指出,“这种新模式可能比现行扩散框架更糟糕。”
黄仁勋估算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尽管英伟达仍通过合法渠道向中国出售合规芯片,但美国正加强对可能向中国再出口先进技术的国家的限制。
花旗集团分析师也对复制类似合作模式表示谨慎。他们指出:“我们对于英伟达能否在其他国家复制类似成果仍持保留态度,因此其他关键国家获取美国人工智能芯片的渠道可能面临更严格限制。”
监管变通之道
对英伟达而言,突破美国出口管制已成为一场高风险的适应性博弈。每次新限制措施出台后,该公司都会通过设计性能降级版芯片(如H20和L40)作出回应。这些产品仍具有吸引中国科技企业的足够性能,同时又保持在监管门槛之下。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问题已不仅是英伟达是否有能力在全球销售芯片,而在于即将形成的拼凑式双边贸易协定能否创造可预期的商业环境。如果美国未来对AI芯片出口采取更加以交易为导向的策略,英伟达可能需要在不同国家协商制定差异化的政策规则,使其全球战略的长期规划难度陡增。
与此同时,中国在本土替代技术开发方面进展迅速——特别是华为与中芯国际的突破——这表明英伟达留下的任何市场空白都可能被快速填补。
在4月访问华盛顿期间,黄仁勋将华为称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之一”。
游说博弈
黄仁勋始终直言反对过紧芯片管制,警告过度管控美国企业可能适得其反。"若将生态系统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我们将几乎不可能夺回",黄仁勋在近期华盛顿之行中如此告诫国会议员。
在幕后,黄仁勋持续推动更灵活的贸易政策。上月他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共进私人晚宴,据称门票花费高达数百万美元。这属于确保英伟达持续开拓关键国际市场的系列游说行动。
当前英伟达仍陷两难:这家至关重要的美国科技巨头既重要得难以完全割离,又强大得必须加以约束。最新政策转向究竟助推还是阻碍其全球布局,将取决于华盛顿的后续决策及中方反应。(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