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惊叹中国科技崛起:马斯克、黄仁勋齐称赞, 硅谷为何被赶超?

摘要:

5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Simon Kuper)周四发表了题为《中国如何赶上硅谷?》的文章,认为从DeepSeek到全球最快充电技术,中国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点得到了硅谷科技大亨的证实。他表示,从长期来看,硅谷或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从爱迪生到亚马逊,美国始终引领着全球的未来。这个国家时不时地会担心自己会被超越,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担心被苏联超越,在20世纪80年代担心被日本超越。但美国第一个真正可能的竞争对手是中国,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必要制造业规模、消费市场和科研实力的国家。中国与硅谷之间已经展开了一场竞赛。

然而在今年,突然间,一众美国科技大佬开始异口同声地表示:中国已经领先了。到2030年时,全世界或许都会在中国的设备上使用中国的AI应用,开着几乎自动驾驶的中国电动汽车。如果说中国已经从模仿美国技术跃升到了超越美国技术,那么硅谷以及它与美国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去年,硅谷的科技领袖们与一位怀旧的政治人物(特朗普)结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联盟:他推崇化石燃料和制造业工作。特朗普向这些科技大佬承诺放松监管。但是,就在他们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当天,中国创业公司DeepSeek发布了性能堪比美国同类产品、却更便宜、更节能的AI模型。紧接着,中国企业又推出了全球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华为也开始向外国销售一款可与苹果最新款iPhone相媲美的手机。与此同时,象征美国未来的特斯拉股价暴跌。

不要相信我,要相信硅谷。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写道:“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都与美国旗鼓相当,甚至正在领先于美国。” 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也表示赞同,称中国在AI领域“并不落后”。国防科技公司Anduril的创始人帕尔默·卢基(Palmer Luckey)表示,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350倍”。Uber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表示,要想看到外卖行业的未来,“你不必去纽约,而要去上海”。从科技企业家转型为投资者的尼克·登顿(Nick Denton)表示:“无论他们(硅谷巨头)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是‘中国必胜’论的最坚定拥护者。”

美国本有手段可以对抗中国。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拉什·多希(Rush Doshi)在《外交事务》上撰文,敦促美国通过联合其传统盟友,组建一个庞大的经济区域,以与中国的规模相抗衡,并制定世界下一代技术标准。然而,特朗普却疏远了盟友,并大幅削减科研投入。

美国再次辜负了硅谷,这个国家可能配不上它拥有的这批未来主义者。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在为欧盟撰写的报告得出结论称,美国生产力领先于欧洲,这几乎完全归功于美国科技。但在硅谷以外的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欧洲相当,不过生活方式却不如欧洲。

当硅谷人屈尊关注美国其他地区时,他们的语气中往往带着傲慢。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在2014年抱怨道,硅谷以外的地区会说“这就是主导我们文化的东西……对科技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厌恶”。2016年,即将成为他的员工、现在担任美国副总裁的万斯出版了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将阿巴拉契亚白人工人阶级自身的问题归咎于他们自己。万斯严厉批评了这种“日益助长社会衰败的文化”。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2022年称赞中国人:“他们不仅会熬夜加班,还会熬到凌晨3点……而在美国,人们根本就不想去上班。” 他的政府效率部团队把美国政府视为一个失败的公司。

美国科技大亨们过去只把中国视为一个生产中心。如今,一些人正在投资中国科技业的未来,分享发展红利。美国风投公司Benchmark Capital正在大举押注中国AI,这让特朗普政府感到失望。马斯克选择在上海建设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首家Megapack电池工厂,并于今年2月投产。

硅谷最庞大的财富是在20多年前积累起来的。但投资者登顿表示,随着贸易与移民政策收紧,该地区和“中华经济圈”(Chinasphere)相比已显“规模不足”。从长远来看,它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种命运听起来或许难以想象,但别忘了,英国也曾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业,现在却衰落了。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