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的芯片教父,以巨贪14亿收场
低调了一段时间的小米,再次出手又甩出一张王炸。昨天,雷军在微博发布一篇长文,内容的主角不是手机也不是汽车,而是一颗芯片——小米自研的3nm SoC玄戒O1。
这枚芯片不仅让小米成了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的企业,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骄傲,填补了大陆地区在先进制程芯片领域的空白。
死磕11年,投入超135亿元,首款澎湃S1滑铁卢后再崛起。回顾这枚芯片艰难的来时路,雷军在长文中表示:“芯片不是黑历史”。
但喜讯之外,最近有个人真成了中国芯片史上最大的黑历史:中国芯片教父,彻底沦为阶下囚。
他就是中国最大校企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
卷走14亿后,这位曾叱咤芯片圈的大佬迎来了终局:被判处死缓!
此前赵伟国身上有很多光环:清华学霸、曾扬言买下台积电的芯片狂人、带紫光集团狂揽3000亿的半导体教父......
这些光环背后,赵伟国的疯狂捞金术让最有希望的民族芯片企业,错失关键技术突破的窗口期,他也成了半导体产业的罪人。
最终判决下达后,赵伟国华丽的衣袍被揭开,人们这才发现,他的命运早在一次次“口出狂言”时就初见端倪。
穷怕了的清华天才,
靠地产和芯片狂赚
年初的企业家大会上,雷军的同桌虞仁荣因为“松弛”的坐姿爆火。
当时大家觉得,凭他在芯片行业的地位,完全有资格那么坐。
很多人不知道,赵伟国和虞仁荣是正经同班同学。他们一起在清华电子工程系学习,毕业后又都投身芯片行业,如今两个人的境况却大相径庭。
40年前,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最让人羡慕的标签:清华学霸。
赵伟国出生在新疆石河子市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在学习方面就像开了挂一样:小学一揽速算桂冠,高中更是所有竞赛都能轻松拿第一。
1985年,18岁的赵伟国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了新疆沙湾史上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天才。
虽然考上了清华走向人生巅峰,但从小“穷怕了”的赵伟国十分渴望赚钱。
大三时,一本讲述苹果和惠普创业故事的《硅谷热》,让赵伟国找到了第一个战场:IT行业。
赵伟国在清华学的是微波专业,毕业后去中关村闯荡了3年,发现还得是技术才能变现,于是又重回清华读研。
读研期间赵伟国就进入紫光集团实习,毕业就当上了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
当时芯片并不是热门行业,更不是赚大钱的行业。于是,赵伟国果断投身资本的世界,自此也开始了他“高调疯狂”的捞金史。
他读过李嘉诚“卖楼花”的致富传奇后向往不已,发现想发大财还得靠创业和资本运作。
赵伟国被李嘉诚的故事打通了任督二脉后,立马找到了第二战场——房地产,自此他也和虞仁荣分道扬镳。
2004年,赵伟国离开清华紫光,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主要搞房地产和天然气。
2003年-2008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年,赵伟国回到新疆,靠房地产和天然气实现了财富自由。
实现财富自由后,赵伟国变得异常高调。当时很多靠房地产发家的首富,都对这种爆发户式发家史讳莫如深,赵伟国却兴奋的将其形容成“印钱”。
他曾公开感叹:“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获利4500倍。”
赵伟国赚到钱后花钱的方式也十分高调,最出名的事情是他斥巨资买下“清华简”。
当初这批竹简在香港古玩市场被发现后,赵伟国自掏腰包拍下并扬言:“竹简是真的,就捐给母校;竹简是假的,就由我自己承担。”
如果说这时赵伟国的高调,只是“穷人乍富”的狂热,那之后在商场上的“疯狂”则成了一颗暗雷。
“我一旦看中了,出手就是饿虎扑食。”
5年450倍的增长放大了赵伟国的眼界,也撑大了他的胃口。
回到清华紫光后,他一改往日工程师的死磕精神,开始用资本眼光看芯片市场。
有媒体形容他是“芯片狂人”,这个狂字既是他的性格底色,也是他的管理风格。
1.芯片界的“大嘴”,扬言买下台积电
在汽车圈喊“遥遥领先”,大家便觉得太狂了,殊不知赵伟国在最风光的那几年说的话,才是真正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谈到联发科他曾霸气表态:“我的资本够强大可以一直赔钱,联发科慢慢就受不了了。”
在说到台积电时,他一边批评台湾半导体不对大陆开放就是“死路一条”,一边放狠话说要买下台积电。
气的郭台铭怒怼:“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技术不是你用钱就可以买的。”
赵伟国的狂,在收购公司时也可见一斑。
他曾用了三个非常接地气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收购原则:第一个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地看东西,第二个是像古董商人一样做决策,第三个是一旦出手要像饿虎扑食。
他曾向媒体描述自己决定收购展讯通信的经过:在毫无头绪时不停浏览国内外财经网站,当2012年看到展讯通信的信息时,“那一瞬间,我知道展讯是可以收购的”。
几十亿的并购案,别的公司都得小心评估、计算,赵伟国却“狂”到拍脑门就决定,其中既有自信也有赌性。
2.芯片界的贪吃蛇,从13亿暴涨到3000亿
如果只是说话狂还能算口嗨,但赵伟国的狂是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在老虎身下搞创新,可能被翻身压死,不如先买下老虎的领地。”这是赵伟国在芯片领域开疆扩土时的自信宣言。
买下老虎的地盘,不光需要很大胆,还需要很多钱。赵伟国接手清华紫光的时候,说不上是烂摊子但也并不风光,总资产只有13亿元。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回血,他选择用房产和资本市场的那套逻辑圆自己的芯片梦。
于是,借钱和花钱成了赵伟国上任后的主要任务。
2013年,紫光集团贷了9亿美元的款,以17.8亿美元收购手机芯片公司展讯。
为了收服老员工们,他无偿给展讯员工发放40亿元股权。这一举措让紫光一度被视为中国芯片业的希望之星,连英特尔都罕见地掏出90亿元入股展锐,试图借助紫光的力量打开中国市场。
一战成名后在短短十年间,赵伟国像贪吃蛇一样以“买买买”的激进方式,吞下了展讯、锐迪科、华三通信等60多家企业,硬生生地用钱砸出了一艘巨型半导体航母。
这些疯狂并购效果立竿见影,紫光的资产规模从13亿元人民币,一路飙升到2978亿元的峰值。
蒙眼狂奔下,赵伟国身家一度飙升至340亿,他也登上胡润百富榜,被称为中国芯片界的希望。
从民族希望到阶下囚,贪婪是原罪
“板凳要坐十年冷,干半导体行业要耐得住各种风险、诱惑和挑战。”
这是赵伟国在公司内部大会上,无数次对员工强调的话。
可以看出,他在最开始确实有个芯片梦。只是对金钱的贪婪和性格里的狂劲儿,让他没抵制住诱惑也忘记初心。
面对媒体时,赵伟国对行业看得相当透彻:“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只是看透和做到,往往隔着万米沟壑。赵伟国的战场上,有无数次收手的机会,却因为过于自信和狂妄而选择了放弃。
比如大肆收购后,紫光国微和紫光展锐等品牌其实发展得不错。其中离我们最近的紫光展锐的芯片,当时大多用在荣耀的平价机上,攻破了欧美芯片卡脖子的难题。
问题是即使企业挣了钱,赵伟国也没有all in全身心干芯片,而是到处追风口,什么火就投资什么。
新能源车在资本市场最火的时候,紫光集团就投了威马汽车。除此之外,赵伟国还钟情炒股,在二级市场买了很多上市公司,成为他们的小股东。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管战略,管审计,不管业务。”
最令人气愤的是,清华紫光经营困难的时候,赵伟国的神操作不是想办法救公司,而是拼命往自己兜里捞钱。
从2014年开始,赵伟国用了三招“乾坤大挪移”,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家提款机。
2018年-2021年,他通过房产套利“薅走”公司4.7亿;2019年,他又通过低价租赁的模式,把上市公司变成冤大头,从中获利上千万。
整体下来,他的总涉案金额超过13.6亿,就算每天贪污30万,也要连贪12年!
据说,赵伟国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字挂了20多年,上面写着“惶者生存”四字。可惜这句被任正非挂在嘴边的名言,在赵伟国这被实践成了“狂者生存”。
在商业世界里饿虎和恶虎,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结语:
2025年堪称芯片爆发年。
年初中国芯片行业首富虞仁荣爆火出圈;4月份华为低调发布的全新AI芯片——昇腾910D,把欧美巨头的心态搞崩了;如今小米也杀进芯片市场。
反观昔日的半导体大佬却走向穷途末路,其实这个结果早在2017年就已经初见端倪:
2017年2月,小米发布松果澎湃S1手机芯片。
2017年4月,韦尔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并收购了半导体巨头豪威公司100%的股份。
2017年,赵伟国正尝试蛇吞象拿下联想控股和中芯国际。
芯片产业的发展如同打仗,一时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受挫,就错失了时间窗口。
错过了芯片发展的黄金期的清华紫光,如今要用十年时间,把被耽误的技术补回来。
科技公司不烧钱不行,但只会烧钱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