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兰科技创始人,正被百余员工轮番申请“限高”
“我周一到周五有的是时间,恶心他最重要!”估值高达160亿元的AI独角兽——深兰科技,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海波“很头疼”,他正被上百名前员工轮番申请限制高消费,以各种途径讨薪。在一个百余人的离职员工群中,来自深圳、上海以及鹤壁的大量深兰科技被欠薪员工仍在艰难维权。他们细数了近一年来,深兰科技主要变故:
第一,深兰人工智能(深圳)有限公司,目前已全员解散。员工称拖欠薪资最多达数千万。
第二,深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被法院限制高消费,随后扬言与其无关,并要起诉全部深圳员工。最终,他向法院提交的撤销“限高”的请求被驳回。
第三,为了应对员工维权,深兰科技正以违反竞业协议等理由,反向起诉部分维权员工意图“吓退”他们。
第四,深兰科技宣布获得新融资,偿还了部分欠款。但多数员工仍认为,该公司的“造血能力”不足,订单状况堪忧。
截至目前,深兰科技已获得12轮融资,云锋基金、华映资本等知名机构均是其股东。
深圳公司全员解散,创始人称要追责员工
据一位已离职的深兰科技前员工李谋提供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证明,早在2024年3月,深兰科技深圳分公司便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了公司搬迁。
据协议内容,早在2023年7月,深兰科技便开始拖欠员工薪资。协议约定显示,深兰科技将于多个月分别为员工发放拖欠薪资。不过据李谋反馈,“深兰科技仅在达成协议后赔偿了三个月,便开始拖欠发放后续薪资,随即便遭到了大量员工起诉维权”。
据李谋介绍,深兰科技深圳分公司员工数量约五六十人,但2024年出现大量离职,最终全员解散。彼时,深兰科技拖欠员工薪资“高达数千万”。
对于无法发放薪资的原因,深兰科技曾经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已经融到钱了,但融资款需由不同的资金账户转入,资金释放时间不一致,且当时公司准备借壳上市,部分账户被封资金无法转出,导致拖欠员工薪资。”
不过从后来长期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来看,多数员工表示“无法相信这一说辞”。
有趣的是,深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因公司没能履约发放员工拖欠薪资,曾被深圳法院限制高消费,最终导致出行遇阻。就此,陈海波曾抱怨称:“深圳公司经营不善不是我的责任,我从来不是实际经营者也不是技术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追责追不到我,我只作为投资方代表出任名义法人。”同时要求取消限高并对公司破产清算,扬言“律师团队会对深圳公司全体人员追责”。
不过陈海波申请取消限制高消费的这一诉求并未得到法院认可,其诉求被深圳市法院驳回了。
据法院审查认为,“深兰人工智能(深圳)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均显示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唯一股东,陈海波为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也是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认定陈海波对于涉案债务的履行有重大影响。”
虽然,今年四月陈海波被限高一事因公司偿还了部分维权员工欠薪被法院解除,但目前仍有大量被欠薪员工重新申请对其进行限制高消费。
员工质疑公司缺乏“自我造血”
与此同时,深兰科技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例如以竞业协议、侵犯公司名誉权等为由反向起诉员工,意图“劝退”员工维权。
有深兰科技前员工表示,近期,有多位参与维权的员工被告知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起诉,其中有员工被要求赔偿百万竞业补偿金。
上述员工表示,“离职时,未勾选是否启动竞业限制,且HR也发微信明确告知不启动竞业。如今却变卦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新一轮数亿元Pre-IPO轮投资。这意味着公司已经获得一定的流转资金,有望偿还此前拖欠的员工欠薪,目前,深兰科技仅解决了部分员工的欠薪问题,仍有众多员工表示未收到薪酬。
估值高达160亿元的AI独角兽,为何会如此狼狈不堪?
在员工们看来,这与深兰科技“自我造血”能力薄弱,只能靠融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有员工直言,自己入职深圳公司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几乎没有产生订单”。其援引已离职高管说辞称,“公司此前签下订单多以Demo为主,落地及造血能力有待考验”。
而在更早之前,也有深兰科技员工公开质疑称,“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5%,归公司的净资产少得可怜。”据公开财务数据,“公司2022年营收仅在1亿元左右,但公司公开的PPT宣称营收早已高达数十亿,估值高达数百亿,要求公司拿出有说服力的纳税单据证明公司的真实营收。”
对于以上消息,新浪科技多次致电深兰科技官网电话,未获得回复。公司法人在接通电话后却快速挂断了电话。
估值160亿独角兽,“买壳”难圆上市梦?
深兰科技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快速成长的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公司深度布局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工业和智能医疗等领域。
截至目前,深兰科技已获得12轮融资,获得包括云锋基金、华映资本、浦东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据陈海波此前透露,公司估值达到160亿元,且将很快突破230亿元,且在2019年便有约30亿以上销售规模。
然而,对于这样一家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公司早在2019年就传出拟冲刺科创板IPO,且在2023年拟通过“定增”方式向华脉科技“购壳”,但至今未能完成上市。
大批欠薪员工的坚持,将为其上市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