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英伟达是如何冲上四万亿美元市值之巅的?
7月1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早盘交易中,英伟达成为了历史上首家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击败了苹果、微软率先登顶全球第一。过去三年,随着生成式AI热潮的兴起,英伟达的发展势头迅猛。生成式AI有望彻底改变商业格局,并重塑人类与科技的互动方式。
英伟达
英伟达专门设计图形处理器(GPU),正是这一芯片支撑其了AI产业。此轮股价飙升让英伟达实现了新的市值里程碑。就在不到两年前,英伟达首次收盘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周三,英伟达股价收于162.88美元,距离4万亿美元市值仅一步之遥。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英伟达目前的市值相当于标普500指数中214家最小公司的总和。
4万亿美元市值争夺战
苹果和微软的市值也曾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2024年底,苹果的市值达到3.915万亿美元。上周,微软市值曾达到3.708万亿美元。
DeepSeek冲击
英伟达由黄仁勋(Jensen Huang)在1993年创立,最初“志向不大”,只想提升PC游戏的图形性能。结果,英伟达从一家主要服务于游戏玩家的图形芯片设计商,成长为站在AI热潮中心的“数字军火商”,其发展历程可谓迅猛惊人。
今年年初,英伟达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当时,DeepSeek发布了极具性价比的大语言模型。它的开发速度比大多数大语言模型更快、成本也更低。
英伟达市值的发展历程
DeepSeek使用了大约2000颗英伟达H800芯片,远低于多数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芯片数量。它的成功表明,开发者可以用远远更少的算力、更低的成本构建出强大的AI系统,这打破了此前“算力决定一切”的行业共识,这一消息曾导致英伟达股价一度下跌近20%,不过,由于主要客户继续承诺加大AI支出,英伟达股价已收复了跌幅并实现上涨。
黄仁勋的远见
在英伟达早期发展阶段,该公司伴随着游戏行业一路成长,与AMD一道成为市场领头羊。但是,黄仁勋还有更大野心。他认为,英伟达的芯片可以加快更广泛计算任务处理,而不仅仅是游戏图形。
大约十五年前,英伟达开始为这一转型打基础,开发能够让用户将其芯片用于图形处理以外用途的软件。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以及业界对科学计算的日益重视,黄仁勋的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由英伟达处理器驱动的数据中心。此后,这些芯片的用途不断扩展,包括一度蓬勃发展的加密货币挖矿。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其他新兴AI应用。
黄仁勋
从2010年代初开始,英伟达开始生产性能越来越强大的芯片,并以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家命名每一代“架构”或设计,例如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艾伦·图灵(Alan Turing)和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大约二十年来,英伟达保持着每两到四年发布一代新芯片的节奏。
AI时代红利
但是,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周期显著缩短。英伟达现在表示,其目标是保持每年发布一代新芯片的节奏。
2022年3月,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Hopper架构芯片。借助在内存和算力上的提升,Hopper在AI软件开发者群体中大受欢迎。仅在2023年,英伟达就售出了数百万颗Hopper H100芯片,推动该公司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
去年,英伟达发布了最新芯片微架构Blackwell,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推出的性能最为强大的GPU,其中包括B200芯片。该处理器在一个大约由四个拼字方块以正方形排列而成的芯片上集成了2080亿个晶体管。
这些芯片需求几乎供不应求。Meta、OpenAI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大型客户都在囤货芯片积攒算力,以开发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聊天机器人和大语言模型。
每个财年的每位员工创造的收入
尽管每颗芯片价格高达数万美元,但英伟达生产的任何AI芯片几乎都会被迅速抢购一空。各大科技公司纷纷炫耀自己购买了多少块英伟达芯片,还建造了庞大的数据中心来存放这些芯片。黄仁勋颇具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风范,既是名人又像先知,总是穿着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极具辨识度。
美国管制
一路走来,英伟达也经历了一些起伏。拜登和特朗普政府都对英伟达向中国销售强大的AI芯片设限,几乎将这些芯片视为战略性国家安全资产。
2023年10月,拜登政府限制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800芯片,距离这款处理器的推出才刚刚过去七个月。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又限制了另一款芯片H20在中国的销售,导致英伟达计提了55亿美元的减值损失。
英伟达发言人周三表示:“由于现行出口管制政策,我们实际上已经退出了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这一市场现在仅由华为等竞争对手服务。”
英伟达的收入与股价同步上涨。两年前,该公司截至5月份的季度收入为72亿美元。而今年,该季度收入达到441亿美元。对于一家毛利率超过70%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