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研究表明乌龟拥有与我们类似的情感
林肯大学专门研究动物行为和认知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有关爬行动物感知的新证据,这可能会导致这些动物在圈养环境中的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红脚陆龟(学名 Chelonoidis carbonaria)能够像哺乳动物和鸟类一样体验持久的情绪状态。
这一发现代表着我们对爬行动物主观性理解的重大进步,挑战了传统观念,并对动物福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对15只红腿陆龟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了一项最初为人类设计的认知偏差测试。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个体在解读模糊情境时,会根据其潜在的情绪状态,采取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
该测试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研究,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如何感知不确定性,并间接衡量它们的情绪。研究小组发现,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陆龟更有可能对模糊的线索做出积极的解读,这表明它们的心态更加乐观,甚至可能更加快乐。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联系,研究人员还评估了乌龟对焦虑诱发情境的反应,例如遇到不熟悉的物体和环境。在认知偏差测试中做出更乐观判断的乌龟也表现出更少的焦虑迹象,这强化了情绪状态与行为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
这些发现进一步表明,爬行动物可能拥有比以往假设更为复杂的情感生活。虽然爬行动物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迹象,表明它们能够体验持久的情绪状态——这是感知能力的核心特征。
了解动物是否能够体验情绪和情感对于制定动物福利标准至关重要。英国2022年《动物福利(感知)法》承认动物具有感知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动物在法律下的待遇。
林肯大学动物认知学教授安娜·威尔金森解释说:“动物福利问题依赖于特定物种能够体验情感状态的证据。随着爬行动物作为宠物越来越普遍,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们的情绪和情感,以了解圈养环境可能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林肯大学动物行为与福利学教授奥利弗·伯曼补充道:“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它代表了我们对爬行动物经历的理解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我们如何照顾圈养的这些动物以及如何在野外与它们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发现也为跨物种情感状态(即情绪和心境)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如果爬行动物(数亿年前从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物种)能够体验情绪,这表明情感状态在动物界的普遍性可能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为普遍。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