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暴发于坦桑尼亚,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目前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资料显示,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
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等,以轻症为主;在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
在此提醒,市民外出活动时做好防蚊准备,着长衣长裤、远离蚊虫孳生场所、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