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破解果蝇生殖难题:巨大精子如何避免相互缠绕

摘要:

果蝇精子长度可达1.8毫米,几乎与成虫体长相当,但其储存囊却仅有200微米宽,如何避免数千条巨大精子在如此狭小空间内相互缠绕,成为一个有趣的生物物理问题。一项最新研究通过数学建模和荧光显微技术,揭示了精子在高度拥挤环境中的集体运动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精子在高度受限的空间中表现出了独特的集体运动行为。尽管单个精子并不擅长自由游动,只能在原地摆动,但在密集堆积的条件下,它们会依靠相邻精子作为“推力支点”——尤其是那些反向运动的个体,从而实现自我推进。研究者形象地将这一系统比作“一条具有千条车道且不断动态调整的高速公路”,精子群体通过持续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定向流动。

这种推动机制不仅带来运动能力,更关键的是避免了纠缠。在运动过程中,精子之间相互拉伸,使得鞭毛保持相对平行排列。一旦发生缠结,所有精子都将无法在交配时顺利转移,从而导致不育。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靠最强精子胜出”的传统观念,强调精子的成功输送依赖于群体协作,而不仅是个体竞争。

该研究由印度国际理论科学中心(ICTS)和美国“熨斗”研究所(Flatiron)的合作团队完成,成果发表于arXiv预印本平台。研究不仅解答了果蝇生殖生物学的关键问题,也为理解生物体中细胞群在高密度环境下的协同运动提供了新范式,对生态学、仿生机器人等领域的密集自推进系统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