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的真正技术突破在于其电池
iPhone Air的纤薄设计虽然令人惊叹,其主板的小型化工程也非常出色,但据电池材料生产商Sil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ene Berdichevsky透露,真正的技术突破可能隐藏在铝与玻璃机身之内。
Berdichevsk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iPhone的电池非常了不起。它采用了完全不受限制的二维造型——你看它的形状就知道,非常震撼。”他补充道:“我刚从亚洲回来,有机会见到了一些这样的电芯。这是一项革命性的电池技术。”
Berdichevsky对于电池技术颇有研究。他曾是特斯拉第七号员工,主导了初代Roadster电池的工程工作,这为后来特斯拉的电池系统奠定了模板。目前他领导的Sila公司,正为消费电子产品和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生产硅阳极材料。
iPhone Air独特的刘海设计得益于苹果公司所获得专利的金属罐电池技术。顾名思义,这项技术用金属壳体包裹整个电池单体,增加了强度和耐用性。而目前消费电子产品中常用的软包电池,则是用便宜且可膨胀的塑料壳体包裹。
苹果其实已经在iPhone中采用L形电池多年,但所有锂离子电池都会膨胀,L形内部拐角处会成为受压点,非常脆弱。对此,Berdichevsky表示:“这些L形设计其实很难处理,而金属壳体则让电池变得几乎坚不可摧。现在你几乎可以按需制造任何二维形状的电池。”
金属壳电池让苹果能够充分利用iPhone Air内部的有限空间。“他们可以做到电池非常贴近机身边缘,”他说。这意味着电池可以巧妙填满电路板之后剩下的各种不规则空隙。
Berdichevsky预测,尽管成本更高,未来大部分手机都会改用这种金属罐电池,因为其额外带来的能量非常值得。他还指出,对于AR和VR等体积更小的设备,这项技术将更为关键。“正因为能适应奇怪的形状,所以能量密度提升更加明显。”
由于采用了极为复杂的新电池结构,也是苹果没有在其锂离子电池中引入以硅为主的硅碳阳极的原因之一。Berdichevsky解释道:“如果你正在导入新的电池结构,往往会想,‘我们不妨先用现有的化学体系。’”
不过,他认为,金属罐电池的普及有望为未来大规模应用硅阳极铺平道路。纯硅阳极相比传统石墨阳极能量密度高出约50%,但材料本身容易膨胀。虽然像Sila这样的企业已开发出相关管理方法,在电池单体层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这项技术确实有助于硅阳极的导入,让我们能进一步突破性能极限。以前一直受限于膨胀带来的权衡,这次在管理方面会更加灵活。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