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十字花科蔬菜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新研究显示,十字花科蔬菜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或有相关风险人群尤其重要。这一发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健康声誉再添一笔——此前这些蔬菜已被证实可预防结肠癌和高血压。
由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ECU)主导的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中,18名平均年龄68岁的参与者在两周期间每日午餐和晚餐分别摄入四份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兰花、卷心菜、花椰菜和羽衣甘蓝),或根类及瓜类蔬菜(胡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研究人员为参与者全程配备葡萄糖监测仪,连续记录两周内的血糖变化。
研究者Emma Connolly指出:“相比摄入根类和瓜类蔬菜的周期,参与者在摄入十字花科蔬菜时,血糖更为稳定,餐后血糖峰值显著更小。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剧烈波动,是改善健康和福祉的核心目标。”
该研究虽样本量较小,但结果显示,这类蔬菜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及心血管健康带来长远益处。目前全球估测有5.41亿人体内糖调节能力不佳。每日摄入四份约合300克(约1.5杯)十字花科蔬菜并不难实现。有观点推测植物天然成分——如萝卜硫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但ECU科学家表示具体机制尚待揭示。
过去一个月,另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0-40克十字花科蔬菜可使结肠癌风险下降20%;去年,ECU团队还发现同样试验数据表明该蔬菜计划能显著降低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24小时肱动脉收缩压(SBP)。
尽管益处明显,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19年报告却显示,仅约十分之一美国成年人摄入推荐的每日2-3杯蔬菜。部分州(如肯塔基)比例仅为5.6%——意味着逾九成人摄入远低于标准。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十字花科蔬菜更是蔬菜摄入最少的一类。
营养学家Lauren Blekkenhorst建议:“如果将西兰花、羽衣甘蓝、白菜、芥兰和卷心菜等蔬菜纳入日常饮食,将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许多人因十字花科蔬菜容易引起腹胀、肠胀气而避之,主因在于其富含纤维、复杂糖类和硫元素。部分成分在胃和小肠无法被彻底消化,需由肠道菌群发酵,产气。不过,这也意味着“你的肠道菌群正在享受美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专家建议,将这些蔬菜加热烹饪或打碎成汤、奶昔,可有效分解结构,使人体更易消化吸收。
本研究已发表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期刊,来源自埃迪斯科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