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可逆计算”芯片问世: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节能30%
在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数据中心的能耗与散热问题日益严峻。然而,一项来自英国研究团队的新突破——名为“冰河”(Ice River)的实验性芯片,有望为这一挑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与传统芯片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废热不同,“冰河”芯片能够回收并重复利用部分计算能耗,从而显著提升能效。在测试中,该芯片比执行相同任务的常规芯片节能约30%。
当前,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大型数据中心,芯片运行产生的热量已成为制约性能与能效的关键因素。尤其在AI等高性能计算场景下,散热所消耗的水电资源急剧攀升,推高了运营成本与环境负担。
“冰河”芯片由英国初创公司Vaire Computing研发,其节能优势源自两项根本性的设计创新:
一是采用“可逆逻辑”架构。传统芯片在计算过程中会擦除原始数据,这一操作本身就会产生热量。而“冰河”芯片支持“逆运算”,可在完成计算后恢复原始信息,从而避免因数据擦除带来的能量损失。
二是引入“绝热计算”机制。传统芯片依赖电压的瞬间跳变来表示1和0,能量以热量形式迅速耗散。“冰河”芯片则使电压如钟摆般平缓变化,让能量在电路中有节奏地循环流动,部分能量得以回收用于后续操作。实现该功能的关键电源管理单元被直接集成于芯片内部。
可逆计算与绝热计算的理论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并于9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展开初步实验。而“冰河”芯片被认为是首个将这两种技术成功集成于实体硬件的范例,标志着能量回收计算从理论仿真迈向硬件实践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