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冰比水更能加速铁的溶解

摘要:

瑞典乌默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推翻了长期以来“冰冻环境会减缓化学反应”的普遍看法,揭示了北极河流变成橙色的原因。事实证明,相比于液态水,冰在释放常见矿物中的铁元素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导致永久冻土大面积融化,北极地区的河流逐渐变成橙色。这种颜色主要源自局部矿物沉积中大量铁的释放。这些受影响的河流溶氧量更低,酸度更高,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

过去人们认为铁含量丰富的矿物沉积物被冰层封锁后,铁就不会释放。但乌默奥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实际情况正相反:冰的作用比融化的冻土更能促进铁元素释放。研究显示,零下10摄氏度(14华氏度)的冰释放铁的效率高于4摄氏度(39.2华氏度)的液态水。

该项研究的共同作者Jean-François Boily指出:“这听上去或许有些违背直觉,但冰并不只是被动的冻结块。结冰过程中,冰晶之间会形成微小的液态水口袋。这些口袋就像化学反应器,使得相关化合物浓度剧增,酸性极强,从而能在低至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与铁矿物发生反应。”

在此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考察了一种与土壤和沉积物混合的铁氧化物矿物——针铁矿(goethite),以及有机酸的作用结果。实验发现,冰冻条件下释放铁的效率超过液态水,并且反复的“结冻-融化”周期是释放铁元素的最高效方式。此外,他们还发现,淡水和微咸水(brackish water)能增强铁的释放,而海水则对释放有抑制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Angelo Pio Sebaaly表示:“随着气候变暖,‘结冻-融化’周期将越来越频繁。每一次循环,都会让土壤和永久冻土中的铁释放到水体中。这将影响大范围地区的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团队本次仅分析了在酸性环境(如矿区附近)下铁的释放情况,未来将进一步探讨冰对其他环境中铁溶解的影响。此研究成果对于环境科学家理解、乃至减缓橙色河流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已发表在《PNAS》期刊上。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