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的史前“路标”引导古代人类前往沙漠水源
一组国际考古学家团队在“绿色阿拉伯计划”框架下,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纳福得沙漠南部,发现了62幅巨大的岩石浮雕,这些作品可追溯至距今约1.28万年至1.14万年前——也就是极端干旱的末次冰期最大期(LGM)正向更宜居气候过渡的时期。地层沉积物研究表明,季节性湖泊和湿地当时已经开始回归,为古人类深入沙漠提供了短暂的机会。
这些岩画分布在杰贝尔·阿尔南、杰贝尔·姆莱哈和杰贝尔·米斯马三个此前从未探索过的区域,覆盖了高达39米(128英尺)的巨大悬崖。这意味着古代艺术家必须冒险攀爬狭窄的岩壁才能留下这些遗迹,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作品的意义重大,绝非随意涂鸦。
调研团队记录到的62块岩画板,包含176幅雕刻作品,其中130幅是以真人比例、极为写实的动物雕像,主题包括骆驼(90幅)、野山羊(17幅)、马科动物(15幅)、瞪羚(7幅)和原牛(1幅),单幅长度常达2.5至3米,高1.8至2.2米。此外,还有两枚骆驼足迹、15幅较小比例的写实骆驼形象、19个人像、4张人脸或面具及6幅未辨明的局部雕刻。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大型岩画像是史前“路标”,在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期间标注着水源和迁徙通道。考古人员还在岩画下方发现了用于雕刻的专门制造的楔形石器,以及红色颜料和一支绿色铜矿“蜡笔”,表明这些图案可能曾经被着色以增加可视性。
正如伦敦大学考古学院Ceri Shipton博士所说:“岩石艺术标记着水源和移动路线,或许还象征着领地归属与代际记忆。”主导研究的马普-普朗克地人类学研究所Maria Guagnin博士补充道:“这些巨雕不仅是岩石艺术,更可能是存在、权利和文化自我认同的宣示。”
岩画所在处还发现了石器、颜料、牙形贝壳等遗存,证明和数百公里外的新石器时代前陶文化社区有互动。但这些宏伟的岩画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地方传统,反映了生存于严酷干旱环境中的小型沙漠人群的文化塑造与生存策略。
沙特文化部遗产委员会Faisal Al-Jibreen博士指出:“这种独特的象征表达代表了适应严酷干旱环境的独特文化认同。”而项目负责人Michael Petraglia表示:“跨学科方法初步填补了末次冰期最大期与全新世之间北阿拉伯考古学的空白,揭示了早期沙漠社区的坚韧与创新。”
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