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天线门”事件15年后:开发者揭示导致苹果损失1.75亿美元的iOS代码错误

摘要:

iPhone 4“天线门”事件已过去十五年,一名开发者近日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一争议的重要原因,发现问题竟源于iOS代码中的区区20字节失误。回顾“天线门”始末——2010年,iPhone 4用户发现设备在不同握持方式下,信号强度会显著下降,引发广泛关注。

有评论认为,“划痕门”等近期问题表明苹果已不如昔日乔布斯时代严谨。然而当年乔布斯则告诉用户:“你需要正确地握持手机。”

时隔多年,开发者Sam Henri Gold通过对比iOS旧版与补丁版代码,发现苹果最初称“软件更新可以修复硬件问题”的说法竟属实。事件最终的关键不是苹果赠送的免费边框保护壳,也不是结束于公司向合资格用户支付15美元赔偿的系列诉讼,而是iOS代码层面的调整。

具体细节曝光——Gold在分析iOS 4.0及4.0.1版本代码时发现,导致信号显示异常的元凶是判断信号强度的查找表。苹果原本的表格过于“乐观”,较低的信号强度也会显示为五格满格,但只需轻微变动如握持手机,信号就会急剧降为两格甚至更低。iOS更新后,苹果调整了信号强度对应各级的阈值,从而解决了用户看到的“断崖式”信号下降的问题。

G2nc5X5WMAAYhuN.jpg

Gold指出,实际算法很简单——系统测得当前信号强度后,根据内存里的阈值逐一比较,显示相应的格数。但由于查找表设计失误,“五格”满格显示条件过于宽松,造成用户误以为信号很强,实际稍有变化便显著掉格。

苹果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尽管有传言称苹果曾考虑召回(但最终未实施),公司还是花费了高达1.75亿美元,为用户免费送出边框保护壳,防止手指触及iPhone机身的天线带。此外,诉讼旷日持久,公司对外发布“死亡之握”专题页,列出了其他品牌同类问题试图反击舆论压力。

此后,手机已普遍将天线隐藏在机壳内部,唯有机身侧边细小分割处外露。边框保护壳的作用,不仅在于防磕碰,更关键是能隔绝皮肤接触天线分割处,从而避免信号因手握导致衰减。

虽然事后有不少人认为“天线门”被夸大,但无可否认的是,“错误握持”确实会导致信号下降。苹果的竞品们也借机宣传自己的设计优越,苹果则不得不以乔布斯式公关反击,并以送壳和代码修正,最终平息了争议。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