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炸弹还是救命稻草?非洲广泛分发抗生素背后的科学辩论

摘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贫困地区,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平均每10名儿童中就有1名活不过5岁。导致这一现象的核心因素包括饮用水污染、营养不良、疟疾流行以及基层医疗资源短缺。

近年来,一种简单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显示出显著效果:为儿童每年提供两次阿奇霉素。临床数据显示,该方案可降低约15%的儿童死亡率,对婴儿群体的保护效果尤为明显。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发布指南,建议在儿童高死亡率地区对1-11个月的婴儿实施该干预,同时强调需警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除治疗感染外,研究还发现它能抑制疟原虫复制。此前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中,研究人员意外发现用药社区的儿童死亡率下降近50%。后续在三国开展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对1-59月龄儿童实施干预可使死亡率降低13.5%。

尽管疗效明确,耐药性风险不容忽视。监测数据显示,大规模给药地区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不仅增强,还出现了跨社区传播。但有观点认为耐药性具有可逆性,且推广项目已包含耐药监测。同时专家警告:在西非洲这样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失去阿奇霉素这类基础药物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有科学家指出,从根本上改善儿童健康仍需综合施策。当贫困地区不得不依赖大规模药物干预时,这实际上反映了在解决清洁饮水、基本营养和疫苗覆盖等根本问题上的不足。如何在当下救助与长远公共卫生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