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X-59静音超音速飞机完成首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X-59安静超音速实验机于2025年10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帕姆代尔美国空军42号工厂的洛克希德·马丁著名“臭鼬工厂”顺利完成了首次试飞。

上世纪六十年代,民用超音速飞行曾被视为航空业的未来,英法合作的协和式客机曾一度被期望会被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大量采购。然而最终仅有12架协和式客机和2架图-144客机进入了常规客运服务,图-144则因技术故障早早退役。超音速客运未能普及的原因众多,既有技术、财政等因素,也有政治层面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声爆(sonic boom)。
声爆是超音速飞机在飞行时因机体前方产生的冲击波导致的。空气被强行压缩形成锥形波,当波通过地面时,会产生高达110至140分贝、相当于雷鸣的巨大噪音。这不仅让人烦躁,还会影响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甚至足以震碎窗户。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曾经为美国国内环保及民族主义反对者提供了反对协和客机甚至制定针对民用超音速飞行的严格法规的理由。
随着全球多家公司尝试开发新一代超音速运输机,人们希望再次推动超音速客运规模化发展。为此,NASA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打造了X-59技术验证原型机,目标是让21世纪超音速飞行更可行也更安静。
X-59为单座试验机,主要任务是验证新的机身几何设计以削弱声爆。通过调整机头与机身、机翼的气流,使冲击波不再集中于机头,而是沿着飞机表面被分散并向上引导。最终,原本如雷鸣的声爆得以减弱为60至80分贝、类似汽车车门关闭声的“声击”,大大减轻了对地面的影响。
这一突破不仅有利于未来超音速客机顺利运营,也有望促使相关法规重新修订。接下来,X-59将在特定超音速航线飞越社区,以收集公众反馈。
此次首飞仅以亚音速完成,着陆地点为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附近。首飞主要目的是确保机体适航,后续测试中,NASA将推动X-59突破音障,正式开启项目核心阶段。
洛克希德·马丁臭鼬工厂副总裁兼总经理OJ Sanchez表示:“我们很高兴实现X-59首次飞行,这架飞机见证了我们团队的创新和专业能力,也代表我们在安静超音速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