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患者的大脑更具创造力 科学家或许已经找到了原因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今年10月荷兰举办的第38届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学院(ECNP)年会上公布了最新发现,指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在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一特质可能与“心灵游荡”现象密切相关。
据主要研究者韩·方(Han Fang)介绍,过去已有研究推测“心灵游荡”可能是连接ADHD与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但此前尚未有直接检验二者关系的研究。此次团队联合欧洲和英国两组ADHD患者及健康对照,共计750名受试者进行独立分析,从而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显示,这两个ADHD群体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和专注力缺失等症状上差异不大,但那些自述症状更为严重的参与者,也更容易出现高频率的“心灵游荡”。研究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心灵游荡”:一种为“自发型”,即注意力不受控地在不同主题间游移;另一种则为“有意型”,即个体主动让思维脱离当前任务,自由遨游。
通过比对参与者的“心灵游荡”数据与创造力得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通常被视为负面的特质其实与创造力高度相关。虽然相关性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但研究团队认为,有针对性的ADHD辅导或治疗项目可以将“心灵游荡”转化为创造性输出,让神经多样性人群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并提升社会价值。
韩方表示,专为ADHD设计的正念干预措施,可减少自发型“心灵游荡”或将其转化为更有意的思维流动,有助于缓解功能障碍并优化治疗效果。他补充称:“高功能ADHD个体非凡创造力的关键资源之一,正是心灵游荡。这使他们成为社会及人类未来极其宝贵的财富。”
完整研究暂未发表,相关成果已在本月ECNP年会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