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被同性骚扰 雄蟾蜍主动变黄了

摘要: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这种雄性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体色都是低调的暗棕色,这样的配色有助于它们完美融入大自然。然而当一场季风降雨来临,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繁殖季的时候,它们就会经历一次大变身,短短几分钟之内,身体颜色就会从原来的棕色变成了鲜艳的亮黄色。

这种变化仅在雄性身上发生,雌性依旧还是棕色的,“变身”也是有时效的,只能持续2天。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清楚,雄性变色,肯定和同步发生的繁殖季有关,但具体的作用是什么不得而知。

直到最近,2025年9月2日,一支研究团队在《鱼类学与爬虫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才解开疑惑,让人意外的还是该问题的答案:

雄蟾蜍花这么多心思变“黄色”,不是为了取悦异性,而是为了和棕色雌性区分开,避免被其他雄性认错“误骑”。

印度卡纳塔克邦的一处水域:3只雄性包裹1只雌性

用颜色区分性别

众所周知,蟾蜍的繁殖是扎堆的,在一个池塘里会聚集大量蟾蜍,同时进行。

此时,雄蟾蜍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加之环境中总是雨声不断,整个场景是非常嘈杂且混乱的。这种情况下,蟾蜍识别异性的能力会变差。

最初,科学家猜测,雄蟾蜍的亮黄色肤色是为了“在视觉上快速识别,并增加交配机会”。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的自然栖息地,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型和光谱仪收集的蟾蜍体色数据,开发了一种蟾蜍视觉模拟器,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通过两栖动物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结果表明,这种蟾蜍有能力清晰地区分黄色(雄性)和棕色(雌性)的色调。

雄性和雌性蟾蜍

接着,研究人员又3D打印了一些蟾蜍模型,有的被涂成黄色模仿繁殖期的雄性,有的则涂成棕色模仿雌性,再将这些仿真蟾蜍模型带到野外,和一群正在聚集繁殖的蟾蜍放在一起。

经过观察后发现,雄性蟾蜍对黄色蟾蜍模型几乎视而不见,而对棕色的情有独钟,做出了繁殖时特有的行为。

说明,雄蟾蜍会用颜色来区分性别,黄的是雄性,棕的就是雌性。

之后,研究人员还做出了其他调整,例如改变了蟾蜍模型的大小、重量、颜色饱和度,但这些变量都没有影响雄性蟾蜍对黄色模型的偏好。

尤其是将不同颜色饱和度的蟾蜍,放在雌性蟾蜍面前时,雌性蟾蜍的表现没有差别。

这意味着,雄蟾蜍的黄色,不是变给雌蟾蜍看的,而是给其他同性看的,就好像在说:“嘿,哥们,看清楚,我黄色的,别搞错了!

为避免被同性骚扰 雄蟾蜍主动变黄了

为爱疯狂的雄性蟾蜍

在文章里,科学家们也解释了雄性从棕色变成黄色的原理,整个变身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由体内激素驱动,作用于皮下的色素细胞才变黄色的,只能坚持2天,之后就会逐渐褪色,恢复为棕色。

如此大的能量消耗,仅仅用来警示同性,有必要吗?

对其他动物或许意义不大,但对有的两栖类动物,尤其是一些雄性的青蛙蟾蜍,这种黄色警示太有必要了。因为繁殖期间的它们,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不过它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繁殖期间,蟾蜍的压力非常大。

时间紧,最佳繁殖时间一般就只有几天,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即使产下卵,也很容易死亡;繁殖地点集中,蟾蜍多竞争压力大,而且很多物种,都面临着雌少雄多。

这样的局面,造就了雄性蟾蜍“宁可抱错,也不能错过”的莽撞个性,生怕自己一步慢了,就会失去繁殖的机会。

大打出手

因此“错误抱合”是经常发生的,抱合的对象更是五花八门。

对雄性蟾蜍来说,对方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其他物种,例如蜥蜴、鱼也可以,就算是死物,同类遗体、靴子、石头、牛粪这样奇怪的物品,它也可以(以上这些行为都是科学家记录过的)。

由于雄性蟾蜍太“疯狂”,有的蟾蜍中雌性是没有选择权的,往往还没有准备好,雄蟾蜍就扑上来了,有时候还不止一个,多只雄性蟾蜍缠绕雌性形成一个“球”,这有可能导致雌性蟾蜍意外死亡。

之前,我科普过有一种雌性欧洲青蛙,它为了避免被骚扰,就会装死欺骗雄蛙,你就能理解其中的激烈程度了。

再回到开头“雄性蟾蜍变成亮黄色”这个话题,科学家反而认为这种蟾蜍的策略很高明。

仅通过体色变化,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性的骚扰和错配,解决了时间有限、繁殖聚集地密度高等常见的难题,很高效!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