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前南极古冰融化引发连锁反应延续至今
一项新研究发现,约9000年前东南极冰盖曾经历大规模退缩,其背后机制是由冰层融化与洋流互动形成的强烈反馈环驱动。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与多所国际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卢兹霍姆湾的海洋沉积岩芯以及地质考察数据,确认了暖深海水大量流向东南极沿海,导致冰架崩塌。冰架破碎后,内陆冰层加速流向海洋,进一步推动冰盖退缩。

研究显示,南极冰盖的融化不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还能因洋流联动在其他区域蔓延,形成“级联性正反馈”现象。即一个区域的融化会加快其他地区的冰体消退,这一机制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南极冰盖短期内的不稳定性。
团队利用铍同位素分析和多种地球化学方法,重建了区域环境的历史变化。结果显示,约9千年前,南极绕极暖深水(CDW)流入显著增强,浮冰架崩塌,导致内陆冰流入加速。
模拟结果表明,南极其他区域(如罗斯冰架)融水也会通过洋流传递至东南极,这种作用增强了海洋水体分层,降低冷水向上的混合,使暖深海水更易流至大陆架,诱发进一步冰盖融化。由此形成自我强化环路:融水增强分层,促进暖水入侵,引发更多融化。

此研究为南极冰盖大范围、自我强化性融化提供了有力证据。尽管上述事件发生在9千年前的全新世温暖期,但同类物理机制同样适用于当前全球变暖环境。现代观测已记录西南极部分地区(如思威特斯和松岛冰川)正因暖深海水侵蚀底部而迅速退缩。如果类似反馈机制正发生,局部融化有可能加速整体冰盖损失,并显著推高全球海平面。
本项研究融合了30余家机构的力量,采用了沉积岩分析、宇生核素测年及气候-海洋模拟方法,重现了东南极冰盖与洋流系统的复杂互动。研究负责人菅沼勇介教授指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和建模基础,有助于未来更准确预测南极冰盖变化。研究发现的级联反馈机制表明,局部性环境变化可能引发全球性影响。”
编译自/Scitech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