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突破相机技术"不可逾越的障碍"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光学领域数十年来的技术瓶颈,为下一代微型相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来自华盛顿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超薄平面透镜,在保持大光圈的同时能够拍摄出与传统相机镜头相当的高质量彩色图像和视频。这一突破性进展推翻了长期以来认为单个大光圈超薄透镜无法产生清晰全彩图像的假设。

随着电子设备日益追求小型化、轻量化和高能效,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用超薄平面光学元件替代传统相机中笨重的镜头。与传统的弯曲玻璃或塑料镜头不同,超薄光学元件(如金属透镜)采用极薄的纳米结构层来操控光线,使其体积和重量比标准镜头小数百甚至数千倍。
然而,一个主要障碍长期困扰着这一技术:一种被称为"色差"的视觉失真限制了超薄光学元件在使用大光圈时捕捉清晰全彩图像的能力。虽然大光圈能够允许更多光线进入并提高图像亮度,但这种失真长期阻碍了超薄透镜达到与传统相机相同的图像质量。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将此视为无法克服的难题。
此次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由华盛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和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论文的主要作者包括华盛顿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约翰内斯·弗罗赫(Johannes Fröch)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普拉尼斯·查克拉瓦苏拉(Praneeth Chakravarthula)。
研究团队开发的这款超薄金属透镜仅有1微米厚。安装在支撑基板上后,整个结构的厚度仅为300微米,相当于四根人类头发丝的宽度。这使其比标准折射镜头薄数百倍、小数百倍。用这种金属透镜替代传统的多镜头系统,可以显著减少成像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
"以前人们认为金属透镜越大,能够聚焦的颜色就越少,"弗罗赫表示,"但我们超越了这一限制,打破了这个障碍。"
该团队的成功关键在于采用了整体系统设计方法。查克拉瓦苏拉解释说:"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使我们能够利用光学和计算的互补优势,我们不是按顺序设计成像系统的不同部分,而是联合优化它们以最大化性能。"
研究团队相机的光圈尺寸达到1厘米,远大于以往金属透镜相机通常不到1毫米的光圈。该系统的计算后端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一个基于概率扩散的神经网络。这个AI驱动的后端接收来自超薄光学元件的数据,输出具有更低雾度、更好色彩准确度、更鲜艳色调和更优噪声抑制的图像,最终产生与传统相机拍摄几乎无法区分的高质量彩色图像。
这项创新的潜在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该金属透镜可以集成到几乎任何类型的相机中,特别是在空间和重量受限的场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将立即受益,该技术还可应用于需要紧凑高效成像系统的无人机、汽车和卫星。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和血管镜也能利用这种更小的镜头设计,使医生能够更深入地观察人体内部并提高诊断能力。
研究团队还计划探索该光学系统的不同模态,这些模态可用于增强人类视觉,包括捕捉和处理人眼无法看到的光信息,如光的偏振特性。这种技术可能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和智能手机中的激光雷达(LiDAR)系统,以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深度感知应用。
金属透镜适合使用纳米印刷光刻技术在代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使得该光学元件价格实惠且可扩展。研究团队目前正在与华盛顿大学眼科系教授讨论合作,后者有兴趣开发用于眼部检查的小型轻便手持设备。弗罗赫还表示,有初创企业可能对该技术的商业化感兴趣。
华盛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阿尔卡·马朱姆达(Arka Majumdar)和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费利克斯·海德(Felix Heide)作为论文的资深作者,在过去几年中通过长期合作在光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包括将相机缩小到盐粒大小,以及开发能够以光速识别图像的相机。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帕卡德基金会奖学金、斯隆研究奖学金、索尼青年教师奖、亚马逊科学研究奖和Google博士奖学金的支持。
编译自/Scitech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