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迷惑捕食者 蜘蛛竟给自己做了个假分身

摘要:

用“稻草人”来驱赶鸟类和其他动物,绝对是人类的一个巧思,成本低、环保,且很有效。但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智慧”不是人类专属的,其他动物也有,包括无脊椎动物——蜘蛛。2025年11月6日,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生态与进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明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两种擅长做“稻草人”装饰的小蜘蛛。

它们有一个很奇怪的行为,总是花很多精力和资源装饰自己的蜘蛛网,“稻草蜘蛛”(类似稻草人的假蜘蛛)是其中最复杂也是最大的装饰品:

由猎物残肢、树叶和植物碎屑等天然材料制成,形状酷似蜘蛛,有身体有四肢。形态不一,有的四肢处于伸展状态,有的则是耷拉下来的,被安置蛛网的正中央。体型往往比蜘蛛制造者要大得多,最大可达本尊的10倍。

经过多年观察,科学家发现,这种蜘蛛的制造工艺相当高,造出来的“稻草蜘蛛”非常逼真,就连科学家也会看走眼的程度。

最早发现这一类蜘蛛是在2012年,当时研究团队正在秘鲁亚马逊雨林深处进行勘探。

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只被困在蛛网上的“死蜘蛛”,据他描述,这只“死蜘蛛”身体干瘪,像一具长满真菌的节肢动物尸体,起初怀疑是被真菌杀死的。

但没过几秒,这只“死蜘蛛”突然动了起来,研究人员被吓了一跳,顺着抖动的蛛丝看去,发现蛛网上还有另外一只小蜘蛛,抖动蛛网的正是它。

这才意识到,这张蛛网的真正主人就是这只小蜘蛛,而那个巨大的“死蜘蛛”是假的,抖动蛛网是让“死蜘蛛”更加真实的一种方式。

科学家对这种蜘蛛的行为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之后,在菲律宾热带森林也发现了类似的蜘蛛。

迷惑捕食者的“分身”

首先,这两种蜘蛛属于园蛛科艾蛛属,体型偏小。

其次,科学家发现,这些小蜘蛛要造一个巨大的稻草蜘蛛很不容易,大部分时间都在收集和咀嚼装饰用的碎屑,而稻草蜘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迷惑捕食者的“分身”。

这其实很好理解,这么大的一个假蜘蛛放在蛛网正中央,对它感兴趣的捕食者,则会将目标瞄准它,届时发起攻击的时候,没有被发现的真蜘蛛就有了逃脱的机会。

为迷惑捕食者 蜘蛛竟然给自己做了个假分身

科学家观察到,真蜘蛛一般会隐藏在稻草蜘蛛的某一个部位上(躲在蜘蛛腿上比较多),有的是躲在稻草蜘蛛的周围,采取头朝边缘的姿势,方便随时逃跑。

有的捕食者并不喜欢体型太大的蜘蛛,认为有风险。

例如豆娘,它喜欢捕食长度在3-6毫米的蜘蛛,一旦发现蛛网上“稻草蜘蛛”的体型超出自己的捕食能力,就会放弃此次捕食,这样真蜘蛛也能逃过一劫。

除此之外,科学家认为“稻草蜘蛛”还有一个另外的解释,就是模拟鸟粪。

在我们看来,稻草蜘蛛外形像蜘蛛,但对一些动物来说,它的形态更像是不规则形状的鸟粪,鸟类作为蜘蛛的主要捕食者之一,对它来说,有鸟粪的蛛网,它们是不愿意光顾的。

总的来说,科学家眼里的“稻草蜘蛛”装饰,功能是多方面的。既能模仿体型更大的“蜘蛛”起到威慑作用,又能模仿捕猎者不喜欢的物品“恶心”捕食者,驱使它离开。

无论哪一种都预示着,投入制作假蜘蛛的所有努力是值得的,确实给蜘蛛本尊带来了更高的生存率。

毛毛虫多种外壳

最后

说起迷惑对手的伎俩,我倒是还有2个“压箱底”的宝藏选手。

一个就是上面图片里,全身“戴满”尸体残骸的毛毛虫。

为了能在蜘蛛巢穴里安心偷吃蜘蛛的食物,它就会搜罗一堆蜘蛛食物残骸(其他动物的尸体,首选蜘蛛腿),然后将这些物品黏在身上,做成一个足以隐藏自己的外壳。

原本软软的、长度1厘米左右的毛毛虫,套上这个外壳后,只要不乱走乱动,蜘蛛压根辨别不出来,还以为是自己吃剩的食物残渣。

还有一个就是有“疯帽子”之称的毛毛虫(Uraba lugens),它的幼虫脑袋上顶着好几个“脑袋”,就和高塔一样。

这些“脑袋”是它蜕皮后留下来的,蜕一次叠一个,只有最下面的脑袋是真实的,上面的都是空壳。

它这么装扮自己,最大的好处是,捕食者很容易被混淆,分不清哪一个才是它真正的脑袋,这样生存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