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痛批车圈三大“歪风”:“浮夸” “巧嘴” “语言腐败”

摘要:

近日,新华社《新华视评》一期锐评引发汽车行业震动,直指当前行业愈演愈烈的“浮夸风”与“巧嘴风”,痛斥各类营销乱象正在侵蚀产业根基。节目中,新华社记者深入剖析了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怪象:配置名称越来越难记难懂,被网民批评为“语言腐败”;一些企业通过“拉踩同行”“阴阳友商”等手段博取关注,迷信“黑红也是红”。

“浮夸风”更吹向销售数据领域,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车企为营造“一车难求”的假象,不惜编造“几分钟破万”的虚假订单数据,通过高频次发布短期榜单制造热销错觉。这种操作不仅误导消费者决策,更加剧行业无序竞争。

新华社评论直言不讳地指出:“浮夸赢不来真口碑,巧嘴说不出硬实力。”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体验,而非华而不实的营销话术。消费者在众多概念包装和营销话术中,往往难以辨别真伪,最终在复杂的信息轰炸中迷失方向,难以做出理性选择。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新华社评论最后强调,汽车行业需要建立健康、诚信的营销环境,让竞争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

乱象丛生之下,监管层已亮出利剑。工信部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启动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将“夸大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数据造假”等列为重点整治内容,剑指黑公关、水军炒作、胁迫企业合作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强化AI水军甄别,畅通举报渠道,对违规账号公开曝光,深挖背后营销公司与车企责任。?

此外,行业内部也已响起反内卷呼声。在今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高管集体发声。比亚迪李云飞呼吁“比技术别拉踩”,承诺拒绝夸大宣传与透支式营销;长安朱华荣揭露价格战、数据造假等四大乱象,强调再穷不能穷研发;吉利杨学良更是直言 “内卷一日不消,中国汽车难由大变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