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EB病毒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直接触发因素
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一项最新研究确认,常见的Epstein-Barr病毒(EBV)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lupus)的直接触发因素。这项突破性发现揭示了该病毒劫持人体免疫细胞的机制,为数十年来困扰医学界的红斑狼疮发病根源提供了明确的生物学解释。

据报道,EBV会潜伏在体内的B细胞中,这类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并向其他免疫细胞传递病原体信息。研究表明,在健康携带EBV的人群中,体内含病毒的B细胞比例极低;而在红斑狼疮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普通人的25倍。研究团队发现,病毒产生的一种蛋白质EBNA2能够激活原本沉默的B细胞基因,进一步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
斯坦福免疫与风湿病学负责人William Robinson博士表示:“我们认为,这一机制适用于所有红斑狼疮病例。”该机制会使受感染的B细胞成为“驱动细胞”,持续发送炎症信号,激活、维持并放大自身免疫攻击,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受损。值得注意的是,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未感染B细胞也会参与这一炎症反应。
此前医学界长期怀疑EBV与红斑狼疮有关,但证据一直间接。这次研究首次直接证实病毒存在于病变驱动细胞内,并能重编程这些免疫细胞,解释了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
目前,EBV感染之后无法彻底清除,但科学家正在研发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预计需在婴儿时期接种。研究团队已成立公司,探索通过深度清除B细胞(超深度B细胞清除疗法)治疗红斑狼疮,该方法有望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潜在治愈。
该研究获得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家认为,类似机制也可能导致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和克罗恩病。
本次发现有望彻底改变红斑狼疮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为攻克更多自身免疫疾病带来新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