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v4直接跳到IPv6 那么IPv5哪去了?
如今我们通常谈论的是IPv4和IPv6,中间的“IPv5”却消失了,那么IPv5去哪了呢?事实上,IPv5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并进入实验阶段的专属协议,但最终未能成为业界标准,它并非用于寻址,而是由网际网络串流协议所使用的技术,作为IPv4的补充而存在。
根据LaurieWired对互联网协议(IP)发展史的回顾,从IPv1到IPv3(设计于1973年至1978年间)都是实验版本,主要目标是定义互联网的寻址方式。
直到1984年,IPv4才最终确立为固定32bit长度的寻址方式,理论上可提供约43亿个IP地址,并正式成为全球标准协议。
在早期互联网速度缓慢的背景下,流媒体传输质量极差,IPv5通过协议层面的QoS优化,来确保可靠的语音传输,在当时,军方已通过IPv5在互联网上进行VoIP。
随着互联网传输速度的飞速提升,带宽瓶颈逐渐消失,网络延迟在物理层面也得到了大幅改善,IPv5作用日渐有限,其存在的必要性降低,最终未能被采纳为正式的业界标准。
由于网络爆炸性的增长,业界普遍意识到IPv4的43亿地址迟早会耗尽,因此早在1989年,IPv6 便被提出作为IPv4的真正继任者。
虽然IPv5未正式被采用,但在早期的开发文件和实验中,IPv5的名称已经被大量使用,为了避免混淆,最终决定将IPv4的继任者直接命名为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