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称未采用“循环融资”模式 两大知名空头机构持反对意见

摘要:

英伟达(NVDA)于上周末向华尔街分析师发送备忘录,坚称其未参与 “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ing)—— 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做法,指供应商向自身客户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然而,知名空头投资者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与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对此并不信服。

这份长达 7 页的文件(《巴仑周刊》于周二上午率先报道)驳斥了 “英伟达通过投资客户虚增营收” 的说法。备忘录的出台,是为回应上周一位不知名的 Substack 博主在通讯中提出的指控 —— 这位博主称,这家市值达 5 万亿美元的 AI 芯片巨头正推行 “循环融资计划”,即通过供应商融资提振销量,并将英伟达与互联网泡沫时代安然(Enron)、朗讯(Lucent)的著名财务欺诈案相提并论。

安然公司在互联网繁荣时期因操纵财务数据、利用表外债务掩盖宽带业务亏损而臭名昭著。与此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朗讯则因 “激进投资并向众多亏损的电信客户提供贷款” 而广为人知 —— 这些客户随后用所得资金购买原本无力承担的朗讯设备。当互联网泡沫破裂、电信初创企业无力偿还朗讯贷款时,朗讯不得不冲销与这些交易相关的营收,最终损失数十亿美元。

以准确预测安然倒闭闻名的查诺斯认为,将英伟达与朗讯对比 “有一定道理”。

查诺斯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表示:“英伟达正向亏损企业注资,目的是让这些企业订购其芯片。”

英伟达已向多家自身客户大举投资,包括 ChatGPT 开发商 OpenAI(OPAI.PVT,非公开交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 xAI(XAAI.PVT,非公开交易),以及酷睿织(CoreWeave,CRWV)、尼比斯(Nebius,NBIS)等一众 AI 云服务公司 —— 这些投资引发了华尔街的质疑。

雅虎财经获取的这份备忘录显示,英伟达在其中写道:“英伟达与历史上的财务欺诈案毫无相似之处,因为英伟达的核心业务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的财务报告完整且透明,同时我们珍视自身诚信声誉。”

该公司进一步指出:“与朗讯不同,英伟达并非依赖供应商融资协议实现营收增长。” 英伟达强调,在典型的供应商融资协议中,客户需在数年内向供应商还款;而该公司客户在购买芯片后,平均 53 天内即可完成付款。

因准确预测 2008 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而被称为 “大空头” 的投资者伯里,上周在 X 平台(原推特)的帖子中表达了比查诺斯更尖锐的观点。他称,英伟达是 AI 市场中 “因投资客户而存在营收确认疑点” 的多家企业之一。

除供应商融资外,查诺斯认为 AI 市场中的债务问题是另一个令投资者担忧的因素。他表示,与安然类似,英伟达的部分客户(如元宇宙平台公司 META、xAI)正利用表外债务为芯片采购融资;另有部分客户(如 Anthropic,ANTH.PVT,非公开交易)则依赖传统债务融资。

查诺斯周二向雅虎财经表示:“在这些亏损实体之上叠加大量信贷及极其复杂的金融结构,我认为这才是 AI 科技市场真正的致命弱点。”

不过,尽管两位空头投资者认为 “通过财务手段人为推高 AI 技术需求可能助长 AI 泡沫”,但他们同时指出,更核心的问题其实更为简单:头部科技公司正急于在需求到来前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 AI 数据中心,陷入 “超前建设” 困境。

伯里上周末在其新推出的 Substack 通讯《Cassandra Unchained》中称,当前 AI 市场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类似,正面临 “灾难性的供应过剩与需求严重不足”—— 换言之,芯片、服务器及数据中心数量过多,而企业与消费者对 AI 应用的实际需求远不足以支撑这一规模。

就英伟达自身而言,该公司则认为市场正加速增长。其最新财报显示,AI 芯片需求 “突破纪录”,并否认 AI 市场存在泡沫。尽管谷歌等竞争对手在 AI 芯片领域的崛起导致英伟达股价下跌,但该公司周二仍坚称,自身技术 “领先竞争对手一代”。

但查诺斯仍担忧 “AI 基础设施超前需求快速扩张” 的风险:“如果到 2027 或 2028 年,我们发现实际所需的数据中心或芯片产能远低于预期,就可能出现订单取消的情况 —— 这是一个目前很少有人提及的重大风险。”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