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用户隐私风波:“共有痛点”问题急需规则
对此前外媒报道的“一加的氧OS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隐私数据”,该事件引发业界不小的风波。日前,一加官方承认了这一行为,并承诺10月底前停止收集。(注:一加科技成立于2013年12月17日,是OPPO前副总经理刘作虎创立的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手机品牌。)
一加手机再掀“用户隐私”风波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信息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质上来说,又回到了“用户隐私”与“服务质量”这对矛盾上,到底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调和?
一加“用户隐私”事件回顾
有外媒报道称,一加手机会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手机号码、IMEI识别码、MAC地址、锁屏解锁时间以及打开应用时间等信息,自动传送至一加服务器的问题。对此,一加做出详细回应,其联合创始人Carl Pei表示:“收集这些数据能够让一加更好的了解到一般的使用习惯,从而优化OxygenOS以提升使用体验。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相当的安全。并且这些数据不会与第三方合作分享,以确保安全。”
10月15日,加手机官方发布声明,承认了此前媒体报道中曝光的“一加氧OS操作系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隐私数据”是事实,并承诺将于10月底前停止收集。
一加表示,氧OS智能手机仅传输两种数据:用户使用行为数据和设备信息。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普遍使用行为,优化氧OS,以便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如果用户不想被收集的话,可以在设置-高级-加入用户体验计划选项中退出手机的使用行为收集。
此外,经过这次曝光,一加承诺会在10月底之前在其氧OS系统的安装向导中添加提示,询问用户是否希望加入该公司的用户体验计划。另外,该公司还表示用户的手机号码、MAC地址、WiFi信息等也不会再收集。
信息安全:用户、厂商双方的“共有痛点”
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基石,互联网圈内人士更是把数据提到“智能的燃料”这一重要的位置。无疑,我们可以享受到推荐算法、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车驾驶等智能的技术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数据公开的过程中,算法需要收集、使用用户数据,在这过程中数据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外,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历史上已有很多相关案例曝光。
早在2016年6月,苹果公司在WWDC 大会上宣布他们的“差别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技术,声称能通过数据计算出用户群体的行为模式,但是却无法获得每个用户个体的数据,实现收集必要信息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今年6月,科技博主Ben Thompson曾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苹果会随机标记SIRI搜索,同时只会保留6个月的数据标记,而这与谷歌和亚马逊长期保存用户数据的做法有所不同。Siri前工程师曾表示,这种做法相当于放弃了数据控制权,会让苹果改进Siri的使用效果变得困难许多。
新的难题出现: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牺牲用户的隐私安全,还是不顾服务质量继续高强度地保护用户隐私?这个难题不仅是出给苹果公司的,互联网或科技相关的公司,只要跟数据相关,这个问题就永远存在。而这次“一加用户隐私”事件就再次将这一问题提到了舆论的风口。
隐私泄露:从字面本身出发寻求解决问题“发力点”
抛开专业。晦涩的技术解析,我们今天就从问题发生的本源来找突破口。
何谓“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个体的人自己的所属。科学研究显示,只要符合“单个用户的某一些属性”这一定义都可以被看做是隐私。另外,所谓“泄露”,通俗来讲,就是未经所有者同意而公开的信息。
隐私是针对单个用户的概念,公开群体用户的信息不算是隐私泄漏,但是如果能从数据中能准确推测出个体的信息,还没经过用户的同意就加以利用,那么就算是隐私泄漏。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只要把握住这两点,问题还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发力点”的。具体来讲,笔者建议,一套足够详细、合理的“用户信息公开与维护”的规则或系统非常必要,让事件双方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权益和边界分别在哪里,行为之前心里有个底,那出现问题就不会抓瞎,如果行之有效,必要的话,上升的法律效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道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涉及到的技术、规则甚至法律等问题还需要参与其中的厂商、规则制定者和用户共同努力去实现。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