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风险隐患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早在今年4月,央行就曾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在7月之前在央行完成登记,其内容包括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截止7月底,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完成了各方面的材料报备。“央行收到报备材料之后,位于上海的环迅支付配合上海分行的专门考察队伍进行了检察。同时,央行的结算协会与银行代表进行商议,进一步规范法律法规政策,相信牌照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浮出水面。”环迅支付市场部经理卓栋炜表示,颁发牌照的标准除了公司的整个业务范围之外,运营状况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亏本不盈利,也就意味着它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另外,产品线以及风险控制体系的标准建立也在银行发放牌照的考虑范围。
近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2009中国网上银行年会上表示,央行下一步要给快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通行证,虽然他并没有透露具体时间表和门槛等细节,但表示希望银行尽快做好准备。“央行给第三方支付发牌照,主要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和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其本意在于把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融入金融体系,和银行等金融支付体系协同发展。目前,央行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表示。
随着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正快速向民生领域渗透——不仅仅局限在购物,也包括公用事业缴费、航空机票等领域。易观认为,第三方支付并不会对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是上下游的关系,二者属于天然的同盟,第三方支付通过银行卡发生资金转移和支付清算,会提升银行客户用卡的活跃度,而银行也需要在第三方支付的协助下,增加新的网银功能,并扩大服务范围,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的案例屡见不鲜。近来,环迅支付已先后与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进行了合作:通过与上海银行的合作,环迅支付成为上海银行网上银行的首个第三方支付网关,而东亚银行(中国)接入环迅支付的人民币网关(SINOPAY)业务,也表明了环迅支付与东亚银行的密切合作关系。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五年内,网银将彻底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而银行网银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基础支付系统,历来都是合作大于竞争,随着各类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虽然目前关于牌照的细节尚未明了,但央行“通行证”发放的标准、门槛和数量是目前行业最为关心的内容。显然,有效的监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在行业内具备竞争实力、已成功运营的支付企业不会因为监管而被限制,反而会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发展壮大,相信以环迅支付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会在因牌照颁发而带来的新格局中稳固优势,继续领跑第三方支付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