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封简短的信,张洪波疾跑到了电脑前,登录谷歌数字图书馆。令张洪波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在他的眼皮底下,一连查找的30多个国内著名作家的作品已经呈列在了谷歌数字图书馆中。
震惊、气愤!张洪波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会随意侵犯中国著作家的权益。此后的两个月,张洪波闭门不出,一心趴在了谷歌数字图书馆中。随着深入的调查,在570位中国作者的17922部作品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谷歌非法扫描上网,而这仅仅是查出来的冰山一角。
即使现在回头去看,张洪波依旧气愤的是他发现谷歌打破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先授权后传播”的版权界传统,变成了“先使用后和解”。和解的条件由谷歌决定,于是原本拥有主动权的版权人,一转眼就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角色,谷歌则能因此减少很多购买版权的成本。
张洪波的大声疾呼使得谷歌“版权门”事件成为各大报刊的头条新闻,谷歌也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收到文著协的一份措辞强硬的律师函之后,谷歌终于给张洪波打来电话,称将派专人来和文字著作权协会谈判。此后数日,张洪波和同事们着手为谈判做准备。
11 月2日,当谷歌图书搜索战略合作部亚太区首席代表埃瑞克·哈特曼出现在文字著作权协会办公室里时,张洪波惊讶地发现,哈特曼一点也不像电视剧里的谈判专家那样咄咄逼人,他十分客气。当张洪波向他抱怨谷歌处理这件事的效率太低,他还笑着点头称是。但就是这个客气的年轻人,却在第一轮谈判之后向央视抛出了所谓 “摘要不算侵权”、“只是合理利用”的言论。张洪波头次感觉到了这个年轻的对手是多么地不好对付。“由于图书馆图书种类过多,我们不能整理出详细的图书使用清单;摘要不算侵权……”面对谷歌一次一次逃避责任,谈判陷入了僵局。尽管谷歌迫于压力,发出了一份和解声明,把条款分为“同意和解”和“不同意”两类。同意者,每人每本书可获“至少60美元”作为赔偿,以后则能获得图书在线阅读收入的63%。但这赔偿需本人提出“申请”,要是过了2010年6月5日还未申请,则视为自动放弃权利。如不同意,则请提出诉讼,但不得晚于2010年1月5日。这样的条件张洪波怎么也不能接受,“如果谈判一直陷入僵局,我们将采取诉讼的手段来维护中国著作家的权利”!张洪波坚定地表示。
尽管谈判陷入了僵局,张洪波为了能让更多的著作权人关注版权的重要,最近的两个月他几乎跑遍了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就在前几天,刚刚从广西回来的张洪波没有得到休整就要准备去下一个城市去宣讲谷歌“版权门”事件了。为了能满足各地的邀请,张洪波不得不开始排计划,他甚至有了自己的助手。为了能让著作家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利,张洪波依旧奔波在版权保护的第一战线上。
2009年被很多人称之为版权元年。从 KTV版权收费是否透明、谷建芬两会上书广电系统应征收音乐版权收费、谷歌侵权案、广电系统音乐版权收费制度的制定、BTCHINA关停……一年间数件版权保护大事记见证了国家对版权保护力度的关注。无论从出版、影视、新媒体,一股版权“春风”正刮向国内的各个行业。
不难看出,长期缺乏版权保护的著作人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曙光。
加载中...